“碳中和”离我们远吗?万亿市场红利可期

18.03.2021  16:31

  原标题:“碳中和”离我们远吗?万亿市场红利可期

  (健康时报记者 高晓锳)气候问题严峻,全球对减排重视程度提高,碳中和目标应运而生。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碳达峰”“碳中和”再度将环保问题推向大众视野。

  碳中和离我们远吗?在全国政协委员张兴赢给出的一份联合国报告数据显示:到2050年如果气温升高1.8摄氏度,无水可用的人将增加20亿,全球物种约有2到3成濒临灭绝。这被科学家称为“走上灭绝高速公路”的“一度”,在不断为二氧化碳减排敲响警钟。

空气污染下的城市。曹子豪摄

  碳中和背后的大国责任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对于碳排放十分重视,气候变化相关协议签订、政策出台和大型实体战略调整屡见不鲜。

  随着《巴黎气候协定》的签订,气候变化控制逐渐被各国提上日程,“争1.5保2”的温度升幅控制也成了各个国际组织的工作要点和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减排方向。不论是《碳中和联盟声明》的多国签署,“气候雄心联盟”的成立,还是“零碳竞赛”的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国际气候行动敦促世界各国推出碳中和的相关法律和政策。英国、欧盟、瑞典、法国、丹麦、新西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出台了相关法律或通过了相关的法律草案。

  2020年,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则首次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称2021年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

  根据《生态经济》2020年第2期的解释,碳中和意为“二氧化碳净排放量降为零”。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目标的提出并不容易,且远远超出了《巴黎协定》中关于“2℃温控目标”下全球2065—207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的要求。这或使全球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提前5-10年,也将对全球气候治理起到关键性推动作用。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主任李俊峰认为,碳中和具有划时代意义,“目前全球40%的经济体都在向碳中和的方向努力,我们一定要加入并适应这个大潮流,和大家一块走,希望环保企业在碳中和的过程中找到很好的解决方案。

  万亿市场或迎供给侧新改革

  环境价值的发现是“碳中和”的基础,环境价值如何传导则对各产业的损益产生影响。首创证券分析师邹序元表示,如果能够建立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环保板块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

  据中国投资协会预测,零碳中国将催生再生资源利用、能效提升、终端消费电气化、零碳发电技术、储能、氢能和数字化七大投资领域,撬动70万亿元绿色产业投资机会。到2050年,这七大领域当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近15万亿元,并为中国实现零碳排放贡献累计减排量的80%。

  太平洋证券分析师闫广则认为,“碳中和”或推动水泥、玻璃等高耗能行业新一轮供给侧改革。他说,“拥有良好碳排放数据基础的水泥行业优先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通过控制总量,交易碳排放权,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龙头企业技术优势明显,或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未来行业或迎来新一轮供给侧改革,集中度有望加速提升。

  “碳中和是我国经济的一种自保性措施,也是影响深远的关键落子点。”中国国际科促会理事成员、中国证券市场研究学者、资深证券市场评论人布娜新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第一,在与美国贸易战争端背景下,美国会倾向于与越南、印度等人力成本较低的国家进行制造业合作。而中国为了防止相关产业链外移,影响居民劳动就业,就需要侧重提升产业链附加值,依靠打造品牌提升研发实力,丢掉加工作坊的思维反而可以在博弈中获得胜出。这个附加值就是碳中和催化的产业链升级,为了这个长期的转变,短期内要付出代价。

  第二、实现碳中和目标就要有新技术加持,有了新技术才能形成大国竞争优势,比如研发电动汽车、研究太阳能的储能问题等,这些新技术的背后其实除了科学领域的突破,更体现为我国制造业的实力。接下来的碳中和时代,是不以物理空间的能源储备论英雄的,碳中和拼的是真正的聪明勤奋和技术研发。 

责任编辑:贾楠 SN245

中央财经委会议提到两个词,事关一场大考
  原标题:中央财经委会议提到两个词,News.Sina.com.Cn
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原标题:【央视快评】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News.Sina.com.Cn
这次会议谋划了“十四五”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施工图”
  原标题:这次会议谋划了“十四五”碳达峰、碳中和News.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