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林业“十三五”规划发布,确定24个林业建设指标

01.09.2016  09:32
  “湿地保护与恢复”首次入围省级林业规划,四川拥有湿地类型总面积位居全国前列,2020年目标值与2015年底保有量一样,为2500万亩

  与2007年首次湿地调查相比,全省大于1500亩的湿地斑块减少了9267亩,面积年萎缩率为0.55%,68%的湿地呈萎缩退化状态

  为遏制湿地的退化,今后五年,我省要新建湿地公园60个、保护小区10个,新增湿地保护面积7.5万亩

  8月31日,省林业厅发布《四川省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湿地保护与恢复”列入《规划》提出的十大工程中,这是该项工程首次入围省级林业规划。但记者发现,在《规划》给出的24项建设指标中,唯有湿地保有量一栏没有变动。换言之,2020年目标值与2015年底的既有面积一致,均为2500万亩。

  四川拥有除滩涂湿地外所有的湿地类型,总面积位居全国前列,为何今后五年湿地面积却“驻足不前”?带着疑问,记者走访了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和专家。

   现状

  自然湿地保护率仅55%

  过去五年,我省新建和完善湿地公园43个。截至去年底,全省自然湿地保护率达55%。这意味着,有45%的天然湿地保护力度不足。

  这一数据并不让人意外。2014年,省林业厅公布全省第二次湿地调查结果同样不让人乐观:与七年前的第一次湿地调查相比,全省大于1500亩的湿地斑块减少了9267亩,湿地面积年萎缩率为0.55%,68%的湿地呈萎缩退化状态。“考虑到气候变暖、人类活动加剧等因素,我们的方针是先保护、后恢复。”省林业厅湿地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无论是若尔盖为代表的高原湿地还是其他地区的河流库塘湿地,就现状而言,“稳住阵脚”是第一要务。

  一边是大范围退化,另一边则是治理恢复难。“湿地恢复要考虑水生物系统、湿地调节功能等方面的恢复,更要考虑会不会出现治理反弹。”该负责人表示,考虑到湿地生态系统的独特性,退化的湿地想要恢复绝非朝夕之功,“最理想的状态下,没个十年八年想要把一块退化湿地治理好,基本没可能。

  对策

  从经济入手抑制开发冲动

  该如何遏制湿地的退化?《规划》给出路径:今后五年,我省要新建湿地公园60个、保护小区10个,新增湿地保护面积7.5万亩。还将在大若尔盖地区(包含若尔盖、阿坝、红原、壤塘、松潘等县)建设生态监测站点,开展湿地水位维持及恢复、植被恢复、鼠虫害防治和沙化治理。“这些工程措施是治标,好的政策才是治本。”省林业厅野保处处长王鸿嘉认为,在进行湿地修复的同时,相关改革要跟上。他说,湿地保护的核心就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尤其是处理好湿地保护与地方政府和原住民经济诉求的关系。

  省林业厅湿地中心主任唐荣华透露,在抑制政府开发冲动方面,2014年以来,我省已陆续将湿地红线划到具体地块,并明确地方政府和管护主体的责任。省林业厅正在加紧制定省级重要湿地认定办法,将生态功能突出的典型湿地纳入省重要湿地名录管理,强化保护、优先修复。

  在满足原住民经济诉求方面,我省也已开始探索。2015年起,四川在甘孜州理塘县开展湿地补偿试点。退牧还湿农户每亩每年可获25元补助,当年当地即完成退牧0.56万亩。“还尝试聘请当地农户做湿地管理员,确保他们的收入和湿地面积只增不减。”“我们争取在‘十三五’把湿地补偿政策推广到全省,减少人为因素对湿地的干扰。”唐荣华说,目前相关补偿政策正在加紧制定。(记者 王成栋)

  
我省出台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指导意见 明确21个市州重点布局产业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