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确定扶贫责任人和措施精准帮扶

11.08.2014  10:55

烈日炎炎的夏天,成都市扶贫办的工作人员忙得也是热火朝天,他们深入农户家中,详细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填写基本情况调查表,对家庭人口、读书就业、生产生活、致贫原因等基本情况进行系统登记。

 

近日,市农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成都市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通过规划到村到户、项目到村到户、干部到村到户的创新扶贫模式,把真正的贫困户调查排查出来进行精准扶贫。向“到2017年全市同步实现小康”的目标而奋斗。

 

逐户摸底

 

实施精准帮扶

 

贫困农户致贫的原因是什么,是自然条件太恶劣,还是发展产业条件不够?是缺生产技术,还是劳动力不足?只有摸清了每家每户的贫困情况,找准了各家各户的贫困根源,确定好贫困户的贫困类型,才好因户施策,确定具体的帮扶责任人和帮扶措施,做到帮扶精准……

 

成都市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出台,成都市开始对收入低于本市9区(市)县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60%的农户,有发展意愿的五保户、低保户进行摸底。

 

确立相对贫困村。继续按2013年启动的100个相对贫困村帮扶机制,2015年,由44位市级领导挂点督查,122个市级部门(单位)、129个经济较发达区(市)县级部门(单位)以及100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农村扶贫开发。

 

确立相对贫困户。主要分两个区域同时推进,其中,9个区(市)县的100个相对贫困村,由市上结合成都市第三轮第一批农村扶贫开发并新安排帮扶资金引导组织实施帮扶;相对贫困村以外的贫困户均由9个区(市)县自行组织实施帮扶。

 

产业支撑

 

增强“造血”功能

 

今年,成都市制定目标农村扶贫对象3.08万人,上半年内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4209元,同比增加534元,增长14.5%;扶持农村扶贫对象2.25万人,完成目标任务73.1%。

 

精准扶贫,最终极的目标是增强农村的“造血”功能。农村要发展,产业是支撑。

 

成都市通过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支持相对贫困村因地制宜地发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初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项目,全市100个相对贫困村不同程度地培育和建立了各自的优势特色产业。并通过创新经营机制,扶持兴办能带动相对贫困户发展生产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构建相对贫困户长效增收的利益连结机制,使有劳动能力的相对贫困户有1家农业龙头企业或1个专业合作社帮扶带动。

 

与此同时,成都市还通过加强教育扶贫,加大对相对贫困户实用农业技术、创业就业能力等培训力度;开展移民扶贫,改变居住、生产、生活等生存空间条件;引导社会扶贫,广泛动员和引导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与相对贫困户结对帮扶,为其发展生产、转移就业、子女教育、改善居住条件、社会保险等提供救助和帮扶。   (记者 粟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