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公安用“210工程”破解装备建设之道

09.10.2016  14:37

  特警新装备的剑齿虎巡逻车参与节庆安保。

  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空地同步执勤。

  巡逻防控。

  提升现代警务保障 保护首位城市安全

  9月24日,第二十二届世界航线发展大会在成都开幕。此前不久,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2016中国海科会也在这里召开。

  事实上,为确保会议顺利召开,保护城市安全,早在今年6月,为期3个月的“平安成都夏季铁拳行动”已经铺开,全市1.9万名民警枕戈待旦。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1.9万名警力参与的城市安保,其后勤、装备是如何保障的?人口过千万的特大城市成都,该如何构建与现代警务运行机制和执法权力运行机制相适应的现代警务保障体系,在全面提高警务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同时,努力为公安事业发展提供坚实有力支撑?难题摆在成都公安面前。

  □顺宏 图片由成都市公安局提供

  补齐短板

  寻求首位城市的首位担当

  30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16个国家领事馆获批,过去5年,成都用万亿GDP一再刷新首位城市的当量。地处巴蜀腹地的成都是人口大市、经济大市,如何提升与国际大都市匹配的安全能力,是首位城市的首位担当。

  打造适应实战需求的警用装备保障体系,补齐公安信息化、高精度合成打击作战等短板,考验执政者手艺。

  正在成都寻求装备建设破解之道时,好消息传来。

  2011年公安部对“十二五”期间公安装备财务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并提出“210工程”建设。全国将通过210项重点工程恶补公安现代装备体系建设,这210项重点工程涵盖经费保障、装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应急保障、基础工作和队伍建设六方面。

  蓝图绘就,基层探索步步深入。

  以“210工程”建设为契机,围绕建设平安成都,全力提升打击防范、交通管理、社会服务、公正执法、科技应用、群众工作六方面的能力。

  从2014年起,成都公安将应急经费纳入经常性预算,同时要求各区(市)县公安局积极协调本级财政部门落实应急保障经费,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就此一大批制约公安事业长远发展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的问题得以解决。

  以装备建设为“龙头”,当地重点抓好反恐防暴装备配置、公安信息化建设、应急保障体系构建。2014年以来,成都公安启动成都公安警航建设工作,为特警支队等专业警种配备了大型排爆机器人、侦查机器人、拐角战术射击系统、防暴装甲车等一大批反恐防暴专业装备,防暴处突能力大大增强。

  以问题为导向,当地坚持装备保障动态调整,坚持效益优先,推动核心战斗力提升。

  近年来,成都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执法执勤、刑事技术、侦查技术、应急处突、社会管理等装备配置,当地大力推进刑事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刑侦局法化中心、国家级毒品实验室等重点项目建设,市局刑侦支队DNA实验室被公安部评定为“重点司法鉴定专业实验室”。

  用信息化手段

  建设与大城市匹配的现代警务保障体系

  9月29日,成都公安装备资产综合管理系统的预警灯亮了,工作人员打开电脑一看,原来“喷雾只剩20件、30个防弹头盔即将过期”,闪烁的预警灯,是系统在提醒,“让赶紧把物质补上”。

  目前成都市本级共有4个应急保障库房,总面积1600平方米,存储应急装备物质200余种,此外各区(市)县公安局也分别建立了40-70平方米的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库。如此多的应急物质平时是如何管理的?“我们的应急仓库物联网项目建设即将完成,今后各个仓库间的物资管理将全部依托大数据进行统筹。”成都市公安局主要负责人透露,当地公安局的固定资产从采购到使用维护、报废更新将全程实行动态化和集中条码管理;应急物资也将全部做到“超市化”管理,哪种物资在哪个位置,所剩数量还有多少,什么时候到达保质期,系统中统统一目了然。此外根据枪支弹药、防弹头盔、防弹背心等物资特殊的保存要求,库房内的温度、湿度通过系统自动调节。

  如果遇到突发事故但区县应急物资又不够的情况,系统还将自动生成物资最优调配方案,方案将包括能够调配物资的最近库房以及采取最优的运输方式等。通过系统,当地还能监控物资的实时到达情况。

  成都是西部中心城市、“天府之国”核心,除了繁重的本地治安保卫外,紧急情况下,还将远程奔袭、异地遂行,支援其他市州。

  在应急保障组织指挥架构上,当地警务保障部门成立指挥协调工作组,直接参与市局指挥协调研判,下设经费保障、装备物资、综合后勤3个职能工作组,积极配合开展工作。重大突发情况下,当地还将设若干前置保障工作组,工作组随警作战,第一时间掌握信息,及时反馈保障需求。

  在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公安应急保障框架协作机制上,成都采取“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方式,与中石油、红旗连锁超市、太极大药房等大型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搭建社会化的应急服务通道,遇到紧急需求,确保物质调配渠道畅通、运转高效。

  严把项目审核关

  科学预算精细化管理实施装备差异化建设

  今年初,在全市装备实用情况的调研中,当地警务保障部门发现,医用急救包使用率非常低,除创可贴外,其他药品如速效救心丸等几乎没有使用,此外单警装备太重,不利于警察战斗力发挥。

  为确保装备建设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今年起成都实施差异化装备建设,不同警种装备不同单警装备。为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当地严格落实精确预算,凡是没有纳入预算的、没有纳入规划的、没有经过论证的,一律不得保障。坚决摒弃搞花架子、“追求大而全”等错误做法,杜绝花瓶式装备流入警队。

  大势应时而起,形势催人奋进。成都市公安局被公安部评为“210工程”地市级示范单位,在日前公安部召开的全国公安机关警务保障工作会议上,成都公安警务保障工作因“210工程”成绩突出,受到表彰。

  装备驱动引领发展,在“210工程”建设推动下,成都公安核心战斗能力正在提升。

  ——打击破案能力大幅增强。5年来,全市公安机关打掉盗车团伙数量上升126%,破获毒品案件数量上升81%,履职能力显著增强。

  ——治安防控水平明显提升。依托2.1万个天网监控视频、675个治安卡口,实现对社会面重点部位的有效覆盖,对社会治安的实时、可视、动态监控。建设162个治安卡点和8个110警务工作站,实现“圈层封控,重点守护”,构筑起了全域网格化布警和动态化防控格局;结合警用航空建设,建设空地一体立体化防控模式,进一步增强社会面管控力和震慑力。

  ——快速反应、跨区域作战能力得到增强。多次在全国性以及全省性的跨区域调警作战中经受住了考验,驰援雅安芦山等“急难险重”异地调警保障任务。

  ——执勤民警防护能力有效提升。全市公安机关单警装备和一线执勤民警执法记录仪配备率达到100%,为一线民警执勤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全市公安民警因公负伤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2012年全市公安机关有172名民警因公负伤,2015年这一数字下降到138人,降幅近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