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 新起点上开启新征程——聚焦政府工作报告

26.01.2016  10:52
  十二五
  发展主要成就
  这五年
  稳中求进追赶跨越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迈过两个万亿元台阶,在全国位次上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21182元增加到36836元。高速公路、铁路通车里程分别达6000公里、4600公里,成渝高铁建成通车。支线机场达12个,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项目进展顺利。
  转型发展
  坚定推进转型发展经济结构逐步优化
  成都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过千亿市(州)、过百亿县(市、区)有望新增13个、45个,天府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攀西获批首个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
  城镇化率从40.2%提高到47.7%,19.4%的村建成幸福美丽新村。
  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7倍。
  非公有制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0.7%。
  民生改善
  社会事业发展加快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城镇新增就业累计457.3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3%、13.7%。
  减少贫困人口976万人以上,农村贫困发生率从20.4%下降到5.8%。
  解决2498万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饮水安全、35.8万户无电问题,县乡公路危险路段实现安全防护栏全覆盖。
  改造旧城危房和各类棚户区、农村危房307万套,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向农民工提供公共租赁住房6万套。
  改革开放
  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全面深化改革攻坚突破,取消调整398项行政审批事项,完成新一轮机构改革,130万事业人员实行聘用制管理。
  A股上市公司超过100家,居中西部第一。
  驻蓉领事机构达15个、居内地第三,国际友城增至78对,国际(地区)航线达85条。
  在川落户世界500强企业新增79家、达299家。
  防灾减灾
  防灾减灾取得重大成效地震灾区重建走出新路
  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认真落实中央确立的应急救灾新机制,科学高效组织抢险救援,夺取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有力有序推进灾后重建,走出了一条“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恢复重建新路。
  依法治省
  依法治省开启新征程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
  依法治省纲要深入实施,民主政治和基层民主建设有序推进。
  简政放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取得新成效,在全国率先建立完整的省市县乡村五级政务服务体系和省市县三级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体系。
  点击
  2015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103.1亿元、增长7.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6%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5%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签约项目总投资近1600亿元新登记企业17.7万户、增长23.5%全面完成“十项民生工程”和20件民生大事推进精准扶贫,117万人摆脱贫困将农民工全面纳入城镇就业登记,促进城镇新增就业101.9万人
  十三五
  发展具体目标建议
  保持高于全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全面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升,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重大突破。
  发展形势
  今后五年,我们面临的国内外发展形势依然错综复杂。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我省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呈现出以下主要特征:
  经济发展进入规模质量同步提升期,到了由量变到质变转折、大省向强省转变的平台积累阶段,稳步扩大经济总量、显著提升质量效益成为主要任务。
  工业化城镇化仍然处于加速期,一二三产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投资、消费领域还可以释放出相当规模的需求。
  多点多极发展进入整体跃升期,正在加快构建功能互补、错位竞争、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格局。
  发展动力转换到了关键期,正由主要依靠投资向依靠投资和消费转变,主要依靠工业增长向依靠工业和服务业增长转变,主要依靠要素驱动向依靠创新驱动转变。
  产业转型升级进入接续期,产业层次将显著提升,高端切入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新的竞争优势正在形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到了需要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特别是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补齐全面小康短板。
  这些特征表明,我省发展既具有较大的潜力,正在积蓄新的发展动能,同时又将经历转型阵痛,面临严峻挑战。在“十三五”时期,我省务必把机遇和潜力变为现实,更多更深地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战略,努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务必把困难和挑战化为动力,积极稳妥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闯过转型发展的重要历史关口。
  奋斗目标
  着眼对标实现“两个跨越”的宏伟蓝图,“十三五”时期我省将加快推动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由量到质的提升,建成经济总量大、经济结构优、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的经济强省,实现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跨越。
  按照规划,到“十三五”末,我省地区生产总值将再上一个万亿台阶、达到4.2万亿元;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动力结构实现优化升级,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经济迈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经济发展动力活力强劲;绝对贫困消除,贫困县全部摘帽,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各项环保指标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美丽四川建设取得新成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
  上述目标,是对未来五年我省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系统性定位,既充分尊重全省人民的发展愿望,也充分考虑了宏观环境和支撑条件,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是能够实现的。
  主攻方向
  “十三五”时期,必须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下大力气破解制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找准主攻方向。
  规划纲要体现了从三个方面攻坚突破的战略考量: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是宏观大势所趋、发展现实所逼。在“十三五”这个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我们务必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奋力促进我省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
  加快弥补发展短板。这是突破最大难点、确保决战决胜的关键之举。在“十三五”时期,我们务必弥补民生事业短板,打赢脱贫攻坚战;弥补区域城乡短板,促进多点多极支撑、城乡协调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弥补生态环境短板,确保大气等环境质量改善,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有效防控各种风险。今后五年,各方面风险因素累积甚至可能集中显露。务必建立多元化防范处置风险体系,加强研判预警,有效化解各类矛盾,坚决守住安全稳定底线,确保我省发展行稳致远。
  推动三大主攻方向实现突破,必须落实好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同时,仍然不能忽视需求侧管理,还必须做好适度扩大总需求这篇文章。
  发展战略
  省委提出的“三大发展战略”符合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符合“五大发展理念”内涵要求,也符合四川发展实际,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贯彻。
  深入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关键是统筹好竞相跨越与协同发展的关系,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构建功能互补、错位竞争、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深入实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核心是顺应“四化同步”深入发展的趋势,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和支撑,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构筑更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推动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要的是抓住我省被列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这一关键机遇,更加自觉地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不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促进全面深化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三大发展战略”是有机整体,必须统筹实施、协同推进。“十三五”时期,将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务求“四化同步”新突破,推动成都领先发展,做大市(州)经济梯队,夯实县域经济底部基础,培育天府新区等新兴增长极,形成首位一马当先、梯次竞相跨越的良好态势。以推动五大经济区发展为重要抓手,编制和实施好五大经济区区域发展规划,健全区域合作发展利益分享机制。
  发展路径
  坚持创新发展,围绕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根据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精神,对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构建西部人才高地、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提出了方向和要求,以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坚持协调发展,围绕解决不平衡问题,特别强调处理好我省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就推动多点多极支撑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提出了方向和要求,以加快形成平衡发展新格局。
  坚持绿色发展,围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主体功能区、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高效利用、大力改善环境质量等提出了方向和要求,以加快构建生态文明新家园。
  坚持开放发展,围绕解决我省发展与外部发展联动问题,突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就加快深化全方位开放合作、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推进开放合作载体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方向和要求,以加快形成合作共赢新局面。
  坚持共享发展,围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分别就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推进“健康四川”建设等提出了方向和要求,以顺应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