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研究生要把绵阳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24.11.2014  12:36
四川在线—绵阳频道讯 (记者 王波)“现在美国的建筑垃圾利用率理率达到了100%,日本达到80%,而我们中国的建筑垃圾利用率才不足5%。将建筑垃圾处理再利用在中国还是一个朝阳产业,我觉得我们公司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贾粱谈起自己公司的发展前景时颇为自信。

  今年25岁的贾粱看上去非常干练,比同龄人要成熟一些,是一家致力于固体垃圾再利用的企业负责人。他还有一个身份西南科技大学研三学生,学习安全工程专业,肖正学教授和谭钦文副教授是他的导师。

  在导师的眼中贾粱是一个社会活动能力强、有组织能力、脚踏实地的人,对他将来发展抱有很大的希望。同学眼中的贾粱谦虚、实在,觉得他是能够一起做事儿的人。

创业者贾梁

  今年8月初,贾梁同张浚哲、甘翊岐共同成立了绵阳宏宝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正将他们的理想一步一步的付诸实践。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也很支持他的项目,和他们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共享资源共享成果。目前贾粱已经拥有了一个专利,还有两个专利正在申报过程中。这样的成果不是轻易获得的,他筹划这件事儿已经有三年了。

三年前开始琢磨固体垃圾处理

  2012年初,贾粱还在西南科技大学交通工程专业读本科,一次做沥青废旧物回收实验,他就敏锐地觉察到,这些固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藏,在这上面是大有可为。于是,?他就开始琢磨怎样把固体垃圾回收再利用。有幸被学校保送研究生后,他便开始做固体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实验。为了试验贾梁可以不在意自己的形象,做了三年实验也捡了三年垃圾,并且考取了公路质量试验检测员证书(公路/材料)。

  “我的实验材料都是从垃圾堆里面捡来的,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看到一辆货车正在把建筑垃圾倒到了垃圾堆里,就像看见了宝贝一样,马上就下了车去捡,再雇个三轮车在拖回实验室。”贾粱回想起当年找实验材料还颇有感慨。

贾梁正在实验室做实验

  在西南科技大学的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里,贾梁把这些建筑垃圾打碎磨成粉,然后以不同的比例混合,测试合成材料的硬度和强度,这样反反复复做无数次才可能达到建筑材料的要求,他这样一直坚持了三年。

   有了自己的研发团队

  贾梁把做固体垃圾再利用的想法告诉了他的导师谭钦文副教授,得到了谭教授很大的支持和鼓励。谭教授不仅在实验上对贾梁进行指导,而且每周组织他所带的研究生进行一次“头脑风暴”,对固体垃圾的处理利用及团队其他研究课题展开讨论,这对他们研发团队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在贾梁的研发团队里还有两个研发人员虽然还在国外深造,在贾梁的影响下他们也加入了这个团队来。贾梁经常和他们交流国外固体废弃物处理的发展动态和行业标准,这让他们的研发汲取了不少国外的先进理念。?发展到现在,他们已经形成了13人的研发团队。

   让研发成果走向市场

  今年10月,在谭教授的带领下申请到了第一个专利,提高尾矿库安全性的技术, 目前在一家采矿企业试用,他们还在收集数据并对该技术近一步完善,同时还有两个专利也正在申请中。有了技术的积淀,贾粱便想让这些成果产生效益,造福社会。

  “现在北京每年要新增20多个建筑垃圾填埋场,我们绵阳的建筑垃圾也是很大的一个量,这对环境的危害很大,建筑垃圾里面有很多有害化学元素在雨水的冲刷下会对土壤产生破坏,现在政府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我们也是看准这个时机成立了公司,希望能够将我们的研发成果得以运用。

  贾梁和他的研发团队把市场需求作为他们研发的导向,摸索研发出获得市场认可的产品。已经用建筑垃圾生产出了能供应市场的成品砖,这些砖比市面上的价格要低30%以上,也不愁打不开销路。

建筑垃圾生产出来的建筑用砖

  贾粱现在正学习如何去经营一个企业,公司需要购买一套破碎设备需要100万左右资金,还要找到生产用地。最近在上海有一个破碎设备展览会,有来自国内外优秀的设备生产商参展,他准备去看看,选择一款好的破碎设备。

  “现在来自绵阳政府、西南科技大学的各项优惠政策都很好,只要有了好的项目及足够的技术实力,能够切实地创造出社会价值、缓解就业压力,资金问题解决起来不是难题,土地问题也有法解决。,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不断优化我们的处理技术.”贾粱对自己的项目信心满满,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他的理想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