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渠县:决战高原“虫癌” 掘地30米找清洁水源

30.06.2014  10:19

工程技术人员正在石渠牧区为牧民打深水井。 省国土资源厅供图

   石渠县是全国包虫病流行最严重地区,受牲畜污染的地表水是元凶

  □四川日报记者 许静 方圆 彭久源

  6月,甘孜州石渠县的气温已升至10℃以上,这是川西北边陲县城一年中最温暖、安逸的季节。冰封数月的大草原现已生机盎然,一群群牦牛悠闲地在草甸上享用着矮草,踱着方步走到解冻的溪边饮水。

  很少有人知道,这座川西高原小城长期笼罩在一种名为“包虫病”的阴影之下。一旦染病,患者若不治疗,5年存活率仅为48%,10年病死率可达90%。“虫癌”,是这个疾病的恐怖绰号。饮用受牲畜污染的地表水或浅表水,是罹患该病的一大病因。

  围绕寻找安全水源,一场生命保卫战已经打响。

   水里有毒 1.2万余户群众受困包虫病

  走进冻日村伍洛家,一眼可见他肚子上高高隆起的肿块,撑得衣服连肚脐都无法遮住。“都是包虫病惹的祸,他已经被折磨了30年。”石渠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尼朗说,伍洛家里三口人,就有两个染上了这种重病。

  “这里的空气里都弥漫着包虫病的危险。”石渠县副县长尕玫拉姆介绍,受包虫病困扰的家庭高达1.2万余户,占全县总户数的50%;2005年至2008年,该县因包虫病死亡401人;2007年人群患病率更是高达14.99%,系国内罕见的包虫病高发地区,居世界之首。“石渠平均海拔高达4500米,是四川海拔最高的县。高海拔地区,人的免疫力不强,这里的气候又适宜虫卵生长,成为包虫病发生的温床。”尕玫拉姆说,当地农牧民生产生活水源以地表水为主,无任何净化、消毒、杀菌措施,加之牧区草原地形平缓、水流较慢,牲畜携带的虫卵进入水体以后容易聚积,使地表水受到污染。

  在距离伍洛家约1公里处,拿目河蜿蜒流过。伍洛的侄女每天早、晚都要步行半个多小时到河畔取水。附近200多户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同样都取自这里。“我也知道河水不干净,可是不取河水,就没水喝啊。”已经89岁的伍洛,患病数十年,仍然只有喝河水。

  城市人很难想象,这个只有97220人口的县,仍有5万多人的安全饮水未得到解决。“我曾经在下乡的途中,看到有老百姓竟然在喝下雪后融化的一摊死水。”尕玫拉姆回忆道,那摊水特别浑浊,但那是离居民最近的水源。

   打井取水 浅水井难保用水安全

  坐拥丰富水源,为什么解决不了安全饮水问题?

  县水务局副局长刘忠无奈地表示,石渠是全省面积最大的一个县,面积广达2.5万余平方公里,牧民无法长途跋涉到安全水源取水,只能就近取用地表水。另一方面,当地气候条件恶劣,每年有9-10个月都处于零下30℃-40℃的冰冻期,县城唯一的自来水厂,在冬天也会因冰冻而无法供水。

  为解决用水问题,石渠先后实施过人畜饮水工程、人畜饮水解困工程、人口安全饮水工程,并打了191口水井。不过,这些尝试最终未能达到效果。

  “水务部门的资金只能支持每口井打到地下七八米深。要杜绝包虫病虫卵,须在地下30米以下取水。换句话说,这191口水井,只是解决了用水难,并不能解决用水安全。”刘忠说,更让他们无奈的是,地下水位每年都在下降,这些浅水井今年刚打好,明年就用不了,基本上寿命仅有1年,第二年又要再打深一米。

   30米下取水 50口井解8000人之困

  新一轮对包虫病的阻击战发动了。

  2012年7月,省国土资源厅正式启动实施石渠县包虫病区地下水资源应急调查与安全供水示范项目;一年后,石渠县11个乡(镇、场)顺利建成50口示范井,解决了近80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距阿色一村村民冻扎家不足百米处,一道半人高的绿色栅栏保护着一处泵房免受牲畜侵扰,里面就是去年修建的示范井。现在,冻扎每天都提着自家的水桶,到这里取生活用水。

  “这50口井不是随意选择的,而是分布在长期用水困难地区、包虫病高发病区和人员集中地区。”尼朗表示。

  这50口示范井的井深全在35-55米之间。“在30米以下取水不仅安全,同时还可避开冬季冻土层。”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高级工程师谷云勇介绍,为保险起见,井管10米以上部位,还全部灌装了水泥,以防病虫卵渗透。

  在平均海拔4250米,年平均气温-7℃,最冷时达-45℃的石渠,要打30米以下的深井,谈何容易?

  “设备完全进场已是去年8月20日。进入10月,石渠基本上就处于大雪封山的季节了,所有的施工活动都得停止,因此要求完工的日期是9月30日,前后仅仅只剩下41天时间。”省国土资源厅技术人员李强对当时的困难记忆犹新,“没其他办法,只有靠人海战术,投入了正常施工的3倍人力。

  更大的考验在于:这种深井,是否能保证一年四季随取随用?

  技术人员专门设计了“定时供水和及时排水”的防冻供水方案:非冰冻期泵房水箱24小时按需求供水,冰冻期则及时排水确保水箱中的余水不被冰冻。泵房内侧的墙壁和水龙头都用厚厚的保温材料紧紧罩住,以防冬天受冻。

  “通过去年寒冬极端天气的考验,已经证明我们打下的50口示范井即使在最冷的时节,仍然可以为当地居民正常提供清洁水源。”李强兴奋地表示。

  “现在吃水比以前放心多了。可是每到挖虫草的季节,会来很多村外的人,用水还是比较紧张。”阿色一村翁登说。

  在甘孜州国土资源局局长昂波看来,还不能说对包虫病的战斗已取得胜利。“示范井只能解决8000多人的饮水问题。在县城,也还没有一口深水井。”昂波透露,今年还将完成150口深水井的作业任务,未来3年准备打井450口,基本覆盖全县主要牧区。

  能否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计划?

  “新一轮的建设招投标已经展开,预计7月就可以进入施工阶段。”谷云勇介绍,全县已被划分为东区、中区、西区三个标段,一旦招投标结束,三个标段将同时推进,保证规划区的牧民能在今冬以前用上安全的井水。

   链接

   包虫病

  包虫病,即棘球蚴病,是人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所致的慢性寄生虫病,主要通过水源、食物、飞沙以及动物接触进入人体。由于进入人体的虫卵成虫后对人体组织破坏极大,病死率较高,被称为“虫癌”,其死亡率超过“肝癌”。

  我国包虫病高发流行区主要集中在高山草甸地区及气候寒冷、干旱少雨的牧区及半农半牧区,以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内蒙古、陕西、河北、山西和四川北部等地较为严重。石渠县是全国包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

原标题: 石渠县:决战高原“虫癌” 掘地30米找清洁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