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师生走进油田一线 让劳模精神“活”起来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4日电 题:西南石油大学师生走进油田一线 让劳模精神“活”起来
作者 刘杨洁雅 李祥永 范一鸣
近日,由西南石油大学“飞翔劳模创新工作室”派出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石油劳模寻访实践团”,连日来奔赴四地,开展了为期7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走进石油一线 体悟劳动之美
刘强介绍钻井现场工作情况。马冰钰 摄在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模范共产党员、优秀青年标兵刘强的带领下,实践团一行来到了西南油气田蓬莱气区一线。
当天正值酷暑,而一线的“石油人”却依旧顶着炎炎烈日,在钻井平台上挥汗鏖战。“地下情况充满各种不确定因素,我们可能随时会面对一些未知的困难,现场工作容不得一点马虎。所以不论是冬天顶风冒雪,还是夏天挥汗如雨,我们没有一个人退缩。”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80022队的“老队长”杨林说。
在蓬莱气区一线,实践团看到了刚刚取自于地下7000多米的岩心。在油田勘探过程中,岩心是发现油气层和研究地层构造的重要资料,从发现油田钻第一口井开始至油田开采终止,都离不开岩心。现场工作人员向实践团详细讲解了岩心从取出到分析的全过程,实践团成员车吉洋感慨说:“在现场观察到的岩心与分析过程和学校实验室看到的有所区别,我深刻体会到在生产一线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经验的积累和一颗坚守的心。”
在钻井现场外搭建的平房会议室里,实践团与刘强进行了交流。他向实践团讲述了勘探人在勘探征程中的艰辛与坚守,分享了自己在前线工作十四年的感悟。
“目前石油工作者‘断代’比较严重,这是我们必须要承认和面对的问题。在广大青年学子中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十分有必要的。”刘强还激励实践团的青年学子,要在积累技能的时候敢于吃苦,在推进学业、工作的时候勇于创新,坚持初心,朝着目标不断迈进。
对话石油劳模 领悟责任担当
“学劳模精神光靠理论宣讲是不够的,与劳模面对面交流才能更深刻地领悟其中的内涵。”实践团的师生抱着这样目的,利用优秀的校友资源,以老、中、青三代为主线,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与近10名石油劳模面对面交流。
门凤毅老人为实践团讲述石油师的故事。韩超 摄随石油工程第一师入川后参加过川中石油大会战、四川石油大会战的门凤毅老人,看到实践团的来访,瞬间打开了“话匣子”。已经88岁高龄的他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珍贵资料,激情昂扬地讲述了石油师从改编到成长最后不断壮大的故事以及自己经历多次石油大会战的激情岁月。
在线上,全国劳动模范、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技术专家詹仕凡在接受西南石油大学学生采访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母校的学弟学妹们上了一堂“干货满满”的课。
获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四川省第八届劳动模范的胡顺渠专家,在实践团同学们问及“在工作中如何践行劳模精神”时,她谈到,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但是遇到困难不要退缩,要敢想敢干,勇于突破。
“在与这么多优秀校友交流后,我发现不同时代劳模身上反映出的劳模精神是不同的。在老一辈眼里,王进喜那‘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态度就是劳动模范最核心的特质。而在新时代,勇于创新,解决关键技术上的‘卡脖子’问题,则比拼命苦干显得更为重要。”实践团成员李祥永说。
参观石油展馆 重温峥嵘岁月
隆昌气矿,是毛泽东主席生前唯一视察的石油单位。在这里,实践团师生重走毛主席曾经走过的路,感受隆昌气矿发展的一路艰辛,详细了解隆昌气矿的炭黑厂是如何凭借川油工人的努力突破外国资本的“围剿”,实现技术个革新。“当代大学生应该将个人的发展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舞台,为开创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该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张世云说。
实践团参观石油路文化街区。韩超 摄此外,实践团还参观了成都石油路街区、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展厅、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专家劳模工作室展厅。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师生们通过图片、文字、视频、沙盘、声光设备,重温了西南地区石油行业发展波澜壮阔的旅程。
在寻访过程中,实践团与西南油气田勘探事业部勘探项目管理一部、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达成劳动教育基地共建协议,并授“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荣誉牌匾。
“再伟大的事业,也要靠脚踏实地的劳动来实现。”实践团指导教师李民说,在大学开展劳动教育不只是让学生出力流汗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在于让学生真正领悟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完)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