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石窟石刻保护圈定试点文物 广元千佛崖等纳入

03.05.2016  11:44

  记者5月2日从四川省文物局获悉,结合前期调查发现的文物不同病害特征,四川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元千佛崖和仁寿牛角寨被纳入“川渝地区石窟及石刻保护专项试点”:千佛崖将针对彩绘和窟檐保护进行科技攻关,牛角寨将启动生物病害等综合防治研究。此外,重庆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以及弹子石摩崖造像也纳入了试点。试点取得的科研成果将推广至全国的石窟石刻保护。

  广元千佛崖莲花洞北壁大龛(武周)。

   A

   千佛崖:让彩绘不再脱落

  【主要病症】

  日晒雨淋导致的文物本体风化、彩绘脱落。

  【治疗方向】

  彩绘脱落病害分析及彩绘加固、窟檐保护。

  千佛崖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石窟造像规模居四川之首,7000多尊造像从北魏时期起开凿了1500年。据千佛崖石刻艺术博物馆馆长王剑平介绍,这片建在嘉陵江岸峭壁上的石窟,一直受到日晒雨淋,风化严重。

  2015年,千佛崖尝试采用钢架结构与陶瓦结合的方式,给石窟做了窟檐。这种建筑模式在遮蔽风雨、减轻阳光直射、减弱风力的同时,能否对石窟造像起到保护作用?参与试点的四川省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主任谢振斌介绍,文保专家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收集文物含水率等数据,以论证这种窟檐对全国同类石窟保护的借鉴价值。

  同时被纳入试点的还有千佛崖莲花洞等龛窟。谢振斌说,莲花洞是千佛崖代表性龛窟,武周时期开凿的造像非常精美,窟顶中部浮雕二层莲花,故俗名“莲花洞”。不过莲花洞等龛窟的彩绘日晒雨淋后褪色、脱落严重,同时还存在风化、岩石起翘等问题。这些彩绘为何酥粉脱落?残留部分可以进行怎样的抢救保护,以免一碰就掉?亟待文保人员寻找出新的材料及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