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30.12.2015  18:00

 

 

近日,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发出的《关于绵阳市申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评定结果的函》,绵阳市被认定为具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资格。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省知识产权局的指导和支持下,我市深入实施国、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为统揽,加强目标考核,强化政策支撑,加大财政投入,全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取得显著成绩,形成政策环境优、创新活力强、保护水平高的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新局面,知识产权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各项指标(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知识产权文化、人才建设、企业知识产权能力与意识建设、执法维权工作、试点特色主题工作等六大类(45个指标)评定,绵阳市正式进入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行列。

  2012年8月出台了《中共绵阳市委、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促进专利转化实施的意见》以来,对全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进行了部署,把专利等知识产权主要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市政府每年评选表彰一批优秀专利、质量奖等,设立专利资助与奖励、版权资助等专项资金,大力支持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全市创新创业环境明显改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自主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成效显著。2011—2015年11月,全市累计申请专利23861件,年均增长约30%。其中发明专利申请8580件,占专利申请总量的35%,年均增速32%。授权专利 8991件,年均增速30%。2015年1—11月全市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专利量分别是2010年的3.43倍、4.2倍、3.5倍。截止到2015年10月,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95件。截至2015年11月,全市注册商标总量11500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4件,省著名商标71件,市知名商标201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5件。绵阳市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累计达140项,授权保护品种累计达78项。计算机软件版权登记量逐年攀升,版权登记量年均增长10%以上。2015年全市共有14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知识产权各领域协调发展,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得到充分体现,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绵阳进入全面创新改革实验和科技城建设中,绵阳市知识产权工作面临着新要求、新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绵阳市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方案》,将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使我市的知识产权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加快建设科技城和美丽幸福新绵阳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