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靶心”发力精准锻造脱贫“标杆”

21.01.2017  03:33

 

 

贫困山村展新貌。

 

产业发展后劲足。

 

基础设施建设忙。


        三台县全力实施“脱贫攻坚大会战”,如期完成18个贫困村、4505户、12038名贫困人口退出任务——
□蒋秩宏 谢艳 赵晓兰
    2016年12月16日-18日,省第四十五验收考核抽查组对三台县预脱贫的贫困村、贫困户进行了验收考核抽查,三台县脱贫攻坚工作得到了省验收考核组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在情况反馈会上,验收组认为,三台县按照省委“立标杆,树旗帜”的要求,对迎接考核验收工作高度重视,准备细致、充分,为考核验收组顺利完成任务提供了保障。验收组全体合议认为,三台县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至此,2016年,三台县脱贫攻坚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一年,三台集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全力实施“脱贫攻坚大会战”,如期完成了18个贫困村、4505户、12038名贫困人口退出任务,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首抓”机制,瞄准“靶心”猛发力
    2016年,三台不仅圆满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各项脱贫规定指标,还在道路建设上高于省定标准,实现了18个贫困村“社社通水泥路”。
    这对于位于丘陵地区,幅员面积广、人多地少、贫困面宽量大,且又不属于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扶贫区域的三台县来说,难度可想而知。三台人并没有因此望“”却步。
    打靶必须瞄准靶心,才能一举击中。三台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 “首抓”任务来推进,县委书记、县长亲自研究谋划、推动落实脱贫攻坚工作,并把“脱贫攻坚大会战”写入了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在成立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协调小组的基础上,从全县部门、镇乡抽调干部86人成立县脱贫攻坚指挥部,构建起了县统筹指挥、片区集中攻坚、镇村主体联动的攻坚格局,将脱贫攻坚作为年度目标绩效考核的重点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在机制、制度健全的前提下,如何顺利推进工作?三台按照省“六有”信息平台、绵阳市“太阳公社网”建设要求,开展贫困户基础信息采集和录入工作,做到了贫困底数、问题、对策、责任和任务“五清”;制定了10个扶贫专项计划和17个年度实施方案;全县贫困人口全部落实“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全县上下紧紧围绕省定18个贫困村退出、12038名贫困人口减贫目标,齐心协力,确保退出村达到“一低五有”、脱贫人口达到“一超两不愁三保障三有”标准。
连片开发,打造“样板”赢“面子
    三台县南部片区尤其是协和等7个镇乡地处深丘腹地,人均占有资源少、基础条件极差,贫困发生率达18%,沿袭既有的发展模式,很难改变落后面貌。
    面对这一“瓶颈”,“绵阳市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丘区农村扶贫攻坚示范区”(以下简称“综改区”)孕育而生,以“连片脱贫攻坚、农村综合改革、基层党建创新”为主题,以幸福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以 “产业脱贫、产村相融、深化改革”为抓手,立足挖掘利用现有资源,加快发展精品林果业、食草型生态畜牧业、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致力于建成“农业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人居环境整洁优美、机制体制健全”的试验区。
    如今,综改区 “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画卷正徐徐展开。然而,曾经贫穷落后的深丘腹地是怎样“改头换面”的呢?
    这得益于综改区出台《综改区建设项目推进办法》,加紧推进小农水重点县、移民后扶、千亿斤粮食、高标准农田等项目施工进程。
    同时,在土地经营管理上,强化改革创新,实行土地“三权分置”,定向颁发土地经营权证,引导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按照“产业+扶贫”理念,在土地流转、入股合作、劳动用工等方面让贫困户优先,产业发展收益按照农户、企业、专合社、村级组织四方“7111”分成,探索股权量化精准扶贫模式。
    当前,三台正探索启动以“资源变资本、资本变股份、农民变股东”为主要内容的“三变改革”,努力实现“家家有资本,户户成股东,村村有收入,年年有分红”的改革目标。
    不可否认的是,“综改区”已经成为统筹资源力量,集成改革试点,探索深丘地区加快发展、脱贫奔康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径”。
精准锤炼,“特色效应”增后劲
    “硬化道路修到了家门口,这下方便了。卖小猪、买饲料,车子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了。”村组道路的修建,为协和乡莲花嘴村预脱贫户肖永红一家带来了方便。
    扶贫扶什么,怎样才能致富?
    按照这样的思路,三台人捋出了基础设施是前提、产业发展是关键、新村建设是保障、公共服务解决后顾之忧的工作程序。
    认准“病根”治“穷病”,才能药到病除,才能变“输血”为“造血”。
    2016年以来,三台整合道路建设资金356万元、水利建设资金556.8万元,让退出贫困村实现了安全饮用水、用电、广播电视宽带全覆盖;坚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全年共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39个,完成高标准农田建成1902亩,建成现代粮油、蔬菜、水果、核桃、中药材及其他农业生产基地18511亩,贫困村初步形成了规模大小不一的 “一村一品”特色主导产业;同时,全面启动250个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以村落民居建设为载体,把解决贫困户住房问题放在首位,优先支持无房户、危房户、住房困难户的住房建设,确保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
    “精准”锤炼,特色效应带动才能增加发展后劲。三台不断吸引铁骑力士集团、可士可公司、牡丰公司等龙头企业培育、做实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有效带动贫困户增收和实现贫困村集体经济积累,围绕产业建基地,围绕基地配套基础设施,为产业扶贫增强发展后劲提供了扎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