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需求 推动扶贫公益创新

01.12.2014  13:16

 

图为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

        扶贫公益事业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新的历史时期,扶贫工作需要紧随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以创新的姿态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挑战。

        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表示,扶贫创新就是瞄准新需求,思考怎样解决新的贫困问题。创新对任何一个机构来讲都很重要,需要有开放的心态、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机制。具体到公益事业来说,创新体现在项目的创新、筹资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和管理的创新四大方面。而要做好这一系列创新工作,需要牢牢扭住“需求”这个最重要的抓手。

        瞄准需求 做好扶贫创新

        从项目设计、筹款到后期管理,这一系列工作看似繁杂,但只要紧紧盯住需求,就能找到扶贫工作的方向。

        刘文奎介绍说,受益人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需要走近他们开展调研。如果需求变了,项目也要相应的变化,变化就是创新。比如,十年前,贫困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吃不饱、穿不暖,如今温饱解决了,他们不仅要求脱贫还要致富。根据这些变化,推出新的公益产品、解决新的社会问题,这就是一种项目设计的创新。

        实际上,项目筹款也需要融入创新思维。筹款不是简单的让捐赠人掏钱了事,公益机构需要在设计公益项目的时候,把捐赠人的需求纳入其中。刘文奎认为,如果一个公益项目不仅能帮助别人也能让捐赠人有所收获、提升,那参与公益活动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今年,扶贫基金会发起了2014善行者活动,这是一项将公益和健康相结合的大型户外徒步活动,鼓励参与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徒步挑战、支持公益。这项公益活动不仅满足了参与者的公益需求,也满足了他们的健身的需求。10月17日,是中国首个“扶贫日”,扶贫基金会发出了“饥饿24全民公益活动”倡议书,以此表达对贫困的关注。参与这项活动,不仅关注了贫困,也满足了一些年轻人节食、减肥的想法。

        谈到这两个项目的创新之处,刘文奎说,一是受益人的境况得到更好改善,二是捐赠人也在活动中得到提升。创新的目的不仅仅是为受益人,也是为捐赠人和各方资源提供者。

        扶贫要注重提升受益人发展能力

        扶贫是一项特殊的公益事业,一方面需要帮助贫困人口争取到更多的资源,改善他们的生活境况。另一方面也需要提高贫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刘文奎介绍说,中国扶贫基金会的项目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救急的,一类是提高受益人能力的。在他看来,只有后者才能从根本上让受益人摆脱贫困。对此,扶贫基金会的做法是通过教育项目,提高受益人的受教育程度,用知识改变命运,人力资本提高了,就能找到好工作,也就摆脱了贫困。

        对于群体性贫困,扶贫基金会也有一些创新的工作方法。刘文奎举例说,比如一些乡村,其中有一些村民是有致富能力的,而大部分人资源利用水平低,找不到致富机会。对于这种情况,扶贫基金会尝试引入新方法,把整个村子的村民组织起来,建立合作社,把村里的资源集中交给最有能力的人,带领整个村提升资源利用水平,大家共同分享收益。

        “这个项目可能赚钱也可能不赚钱,但是我们希望他们学会这种组织方式,他们学会了合作,那整个村的发展也就慢慢起来了。”刘文奎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加入到扶贫公益事业中,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积累的方法,可以促进公益项目提高运行效率。刘文奎相信,随着社会各界对扶贫工作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随着一些创新的思维、方法和理念融入到扶贫工作中,中国的扶贫公益事业一定能获得更快发展。(凌纪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