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当前稳增长 着力长远调结构 四川探路新旧动能切换模式

26.12.2016  10:05


制图/卢浩



  不久前,成都品果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Camera360入选GooglePlay全年最重量级榜单——2016年度最佳应用榜单。目前,这款应用全球用户累计超7亿,全球每天通过Camera360所产生的照片超过2亿张。

  这两天,泸州老窖酿酒工程技改项目加快推进,这个总投资超过70亿元的项目将对生产进行自动化、信息化升级,降低成本,提高优质基酒比重。

  一边是新兴产业加速壮大,一边是传统产业加速改造提升,两个企业的微观故事承载的,正是2016年全省产业发展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历史命题。

  四川谋略

  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

  这一年,全省产业发展新动能加速汇集——

  今年,预计全省七大优势产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超过80%,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6700亿元;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有望超过70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17%左右;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加速发展,重大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产量快速增长;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快速成长,电子商务、科技服务等对全省服务业发展意义重大……“产业发展新动能的加速蓄积,不仅是调结构的必须,更是稳增长的基础。”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陈新有看来,“不稳无法进,不进难以稳”,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稳运行,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的双轮驱动发展不无关系。“在传统动力减弱的情况下,新旧动能加速切换、接续,是立足当前稳增长的必须,更是面向未来调结构的必然。

  不少专家学者都认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只有更有质量、效益,才能实现更加稳定、可持续的增长,没有新产品、没有新产业就难有增长。

  去年,全省经济总量迈上3万亿元台阶,但人均GDP只有全国的75%左右,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时期,发展仍是四川第一要务。再看那些“挑大梁”的工业,其结构依然存在产业低端化、产品初级化等问题,如原材料资源型传统产业占比依然较高。

  如何换挡不失速、如何在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协同并进中稳增长,是四川经济的重要命题。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必须清醒看到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坚决把发展观念转过来,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

  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推动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是省委、省政府开出的一剂“良方”。

  当前,七大优势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以及四个新兴重点发展产业,共同成为我省推动产业升级的“主力军”,加速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

  四川选择

  构架产业梯次成长体系,既延续优势,更布局长远

  如果判断今年我省工业经济的新变化,工业投资增速从个位数转为两位数、利润增长由负转正、景气指数从荣枯线下转为线上等,当列其中。这些新亮点新变化的背后,是全省新旧动能平稳接续、加速切换的结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产业发展体系在动态调整中不断健全、完善。在七大优势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上,2014年下半年,我省提出“双五”产业,2016年又提出石墨烯等4个新兴重点发展的产业。“这是把握产业发展内在规律和时代特征、及时作出的重大产业战略调整,符合四川产业发展实际,也符合新常态发展要求。”陈新有说。

  从产业发展内在规律看,高端成长型产业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未来发展方向,以产业发展引领带动为主要取向。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总经济师黄朝阳介绍,七大优势产业更多从市场规模角度评判,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则更多强调技术创新,以及对产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不能将‘双七’‘双五’等产业简单叠加,这是全省产业发展的梯次成长结构。”“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双七’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优中选优。”四川省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曾吉明举例说,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中的信息安全产业,就是从七大优势产业中的电子信息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结合四川实际筛选确定的。

  从时代特征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加速,颠覆式创新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技术,四川对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正是与时俱进。

  结合产业发展新趋势,今年我省将石墨烯、玄武岩纤维、轨道交通、中医药大健康等作为新兴产业重点发展。

  仅以石墨烯产业为例。作为“新材料之王”,石墨烯对工业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改造提升作用,甚至可能带来颠覆性变化。“正是因为要高点起步,所以我们要紧跟世界技术发展前沿,引领产业进阶高端。”黄朝阳说。“按梯次推进的产业培养体系符合当下的经济特征。”中国社科院工业运行室副主任江飞涛表示,对四川3万亿元的经济体量来说,如果把资源集中在几个产业,风险过大;而按照产业发展阶段,分层分批进行梯次培养,既符合当前国内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的特征,又符合四川新旧动能接续,换挡不失速的内在需求。

  四川行动

  挂图作战,由点及链,内外联动推进产业梯次发展

  到2020年,航空与燃机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规划建30个以上通用航空机场;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产值力争破千亿元大关,产能达到30万辆……一幅幅产业发展蓝图在绘制。

  在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看来,锁定产业发展方向,看起来容易,实则更考验决策者智慧。如新能源汽车、石墨烯产业等,各地都在谋篇布局、竞争激烈;航空与燃机、信息安全等产业都居于技术制高点,自主创新难度不小。

  谋定后动,四川强力出击。

  内外联动促发展——

  对内抓落实。以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发展为例,我省专门建立推进机制,由分管副省长挂帅,在强力推动的同时,引入地方和产学研单位为成员单位,打通产业发展链条。同时设立产业发展推进小组,落实产业的规划布局、发展路线图、时间表等。

  对外抓创新。在强化自主创新的同时,我省注重强化对外开放合作,推动产业创新。纵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横向,强化与军工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合作。今年,我省先后召开食品饮料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等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专题研讨班。不仅如此,我省还与12家军工巨头签署合作协议,以军民融合推动产业突破发展。

  由点到链变思路——

  推进产业发展需要更多从产业的整体布局乃至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发力,而不是仅仅抓住生产制造等单一环节。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方面透露,正着力转变抓产业的工作方法,提升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突出实效抓发展——

  近年来,我省创新项目推进机制,探索建立重大重点项目“省领导联系、省级部门协调推进、市州党政主体责任”的分级管理和联动推进新机制。以2015年为例,省领导联系的56个重大产业项目全部纳入省政府重大项目规划,并给予省上配套70%用地指标的特殊政策;省政府将162个工业项目列入500个重点项目计划着力推进。

  更突出市场化导向,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目前,我省已成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成长型产业等产业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省财政厅介绍,计划到2016年底将建成20只左右政府出资的省级产业基金,力争建成总规模千亿元的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体系。(记者 董世梅 陈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