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丹棱县:着力“四变”扎实推进“走基层”活动

29.07.2014  16:36

(通讯员 魏勇)自去年11月以来,丹棱县立足实际,坚持把“走基层”活动作为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重要载体,着力“四变”,大力推动机关党员干部走出机关、走进基层,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取得了初步成效。

 

注重统筹安排,变“一时”为“随时”。紧紧围绕党员干部身子沉得下、工作落得实的目标,县委统筹谋划,着力完善制度与创新载体相结合,确保了党员干部“随时”在基层走。一是建立完善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建立机关干部、党代表、农村普通党员联系服务点以及“双报到”服务点,每名县级领导联系五点,结对五人,带头“五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欢乐);每名机关党员干部联系2名以上农村群众和1户社区群众,全年深入基层不少于3个月,开展“五同”活动不少于12天,全县全年为联系群众办100件实事。二是创新开展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党课巡讲。全县27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到联系点,通过开坝坝会等形式,集中开展了2轮群众路线专题巡讲,与广大党员群众“零距离”沟通,共商发展。三是创新开展“大雅新农民·快乐新农村”群众文化活动。集合城乡文艺资源,广泛吸纳机关干部和农民群众参与,全年在农民的家门口举办100场“大雅新农民·快乐新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目前已开展60余场。四是创新开展换位体验活动。全县480余名机关干部与基层干部、群众换位,通过当一天村干部、当一天环卫工人、当一天乡村医生(教师)等方式,体验基层生活,进一步查找问题。

 

提升服务效能,变“群众跑腿”为“干部跑腿”。着力破解“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问题,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实现“群众张嘴,干部跑腿,服务到位”。一是健全四级服务体系。以县政务服务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和村(居)民小组便民服务点“四级联动政务服务体系”和行政审批代办服务中心、“一费制”缴费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为依托,探索建立“1+3+X”运行模式,强化电子监控监察,实现服务标准、礼仪、质量、效率“四个”一流。二是简政放权服务群众。对乡镇、县级部门行政权力进行再清理,下放权力94项,建立完善“群众声音服务”体系,实现了群众事电话办、村上办、干部代办。三是“四支队伍”服务群众。积极组建了党员先锋服务队、基层专业化便民服务队、社会志愿者服务队、村(社区)网格员服务队“四支队伍”587支,招募志愿者2万余人次,“一月一主题”开展集中服务,其他时间分散组织服务。活动开展以来,已集中开展了“春节暖冬”“学雷锋、献爱心”“不知火高标准品改”等8次主题活动,服务群众3万余人次。

 

关注民声民情,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信访重心下移,县级领导带头深入基层访民生、听真声音、解民忧、化民怨,真正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一是畅通渠道听民声。建立县、乡、村三级干部挂牌坐班接访制,严格履行“首问首办制”;实行县、乡、村、组四级干部手机号码、热线信箱、坐班接访安排“三公开”;建立完善一户一页、一村(社区)一册的民生诉求、困难群众和稳定工作“三本台账”,做到了村情社情、户情民情、期盼愿望、问题困难、矛盾纠纷、涉稳信息“六个知晓”。二是基层调研访民情。要求县级领导和乡镇、部门负责同志,每年带头深入困难集中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基层开展调研不少于90天,蹲点调研不少于4天,至少撰写1篇调研报告;积极探索建立机关党员干部探亲休假随机调研制度,及时发现问题、上报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提出意见建议。今年,全县机关干部集中开展了“知县情、谋发展、转作风”专题调研,并由县级领导牵头,形成调研报告27篇。三是带案下访化矛盾。县级领导率先垂范,每周至少下访一次,要求明年3月底前全部化解市、县排查出的27件重点信访案件;乡镇、县级部门围绕本系统、本领域、本部门的信访突出问题带案下访,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不稳定因素。活动开展以来,接待来访群众500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120余起,解决群众苗头性问题11起。

 

建强基层组织,变“无形服务”为“有形发展”。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统揽,固本强基,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基层的“有形”变化。一是开展“党旗引领工程”。选派了40名县级涉农部门和重要经济部门“一把手”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帮助派驻村党建上水平、经济上台阶、管理上层次。二是开展“村级班子服务能力提升工程”。1月,在市委党校举办了全县规模最大、为期4天的村(社区)干部培训班;积极与四川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联合办班,对取得学历的村(社区)干部给予1000元补助,全县40岁以下村(社区)支部书记大专以上学历达到100%;创新开展“十大优秀村(社区)支部书记(主任)”评选活动,激发村(社区)干部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热情;从2014年起,将村级办公经费从2万元提高到3万元,对每个村(社区)新增1万元公共服务经费,进一步提升了服务群众能力。三是扎实推进村级阵地规范化建设。对全县54个未达标村(社区)活动阵地,按照“一办五中心”“六个一”标准进行新建、改扩建,扎实推进全县所有村级阵地规范化达标。四是多级联动助农增收。针对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县委通过普通党员带头搞品改,专合组织指导技术提品质,村协会书记带领群众搞营销,“第一书记”上下协调强服务,县、乡、村书记统筹力量树品牌,推进“不知火”种植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转变,打造了中国最大的“不知火”基地,“不知火”为全县农民带来人均收入5000元,增收3900元,打通了群众增收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