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办事 把满意留给基层
□本报评论员
开展“走基层”活动,目的是要真正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办好事。一个个难题得以解决,一件件实事、好事让群众满意,就能不断巩固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架起一座座党群、干群关系不断密切的“连心桥”。
到基层去做什么?党员干部出发之前需要打好腹稿,不能打无准备之仗。需要了解基层有什么新情况,基层群众在生产、生活上有什么新诉求?带去的项目能不能对群众的口味?……有了这些精心准备,走基层才不会无功而返;才能既解决短期突出问题,又着眼长远健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真正实现“办实事、解难题、惠民生”,才能杜绝把走基层当任务、当负担;才能杜绝搞花架子,给基层添乱、给基层增加负担;才能杜绝徒有形式,得不到群众认可。
当前,全市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奋力推进成都“两个跨越”。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经济发展提质升位、城市建设转型升级,基础在基层,难点在基层、突破口也在基层。只有多到一线、多下基层,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多方汇集民意民智,才能最大程度聚合改革正能量,有力促进教育实践活动和经济社会发展“双促进、双胜利”, 实现我市新一轮改革发展顺利开局。
检验下基层成果,标准就是真办事,千方百计地解民忧、增民利,不走过场。“三视三问”群众工作法,来自于成都坚持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已经成为全市党员干部增强群众观念、转变工作作风、服务基层群众、推动中心工作的新本领。在“走基层”活动中,全市党员干部要继续深入推行“三视三问”群众工作法。不仅要把经过实践检验、群众认可的好经验一以贯之,还要继续开拓创新,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不断丰富“三视三问”内涵,在全市营造干部走下去、实情摸上来、问题解决好、民心聚拢来的真干实干氛围。要坚持问需于民,以民生问题、发展问题、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深入听取群众意见、拉网式摸排具体情况,按照“问题管理”办法,建立民生诉求、困难群众和稳定工作“三本台账”,全面掌握基层群众的困难和诉求,努力把群众利益的“多声部”调和成一个“大合唱”。
要坚持问计于民,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耐心听取群众的建议,遇事多与群众商量,多向“土专家”“土学者”请教,广泛汇聚群众的智慧,促进问题更好更快地解决,努力把基层群众的“金点子”汇集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好方法”。
要坚持问效于民,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是否“真办事、办实事”的核心标准,确保活动真正发挥惠民、利民、安民的重要作用,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不停留于口头和纸面,虚心把群众评价的“原声碟”转化为务实整改、攻坚克难的“新号角”。
“用双脚丈量民情,用心灵感受民生,用行动排解民忧”, 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好事,尽职尽责为群众办实事,“走基层”活动才能走出我市党员干部作风转变的精气神,走出群众满意的改革新路子,走出“首位城市”一马当先,科学发展、领先发展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