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风景的人 成了蓉城最美“风景”

17.04.2015  12:33

  文明旅游,在当前不断被人们提起,因为不论去哪里,人们希望呈现在眼前的都是一幅美好的图景。

  当你在景区看风景,你的一言一行成了另一道“风景”。这一道“风景”是美是丑,都取决于你自己。

  今天我们关注的主人公用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当文明旅游出行的好习惯在成都蔚然成风,看风景的人便真正成为蓉城最美的“风景”。

  【寻访·成都桃花故里】

  串起文明 夫妻档小巴是桃花山最美风景

  上龙泉山赏桃花品蜜桃,这是成都人春天踏春出游的必去景区。故事的主角是一辆小巴士。小巴只跑桃花故里景区,每天四趟。负责小巴的是一对夫妻档,妻子开车丈夫售票。

  一辆开在如画风景中的小巴

  上午10点过,记者一行爬上了龙泉山,来到了桃花故里。文明提示牌、200多米以孝文化为主题的“孝道”长廊、核心价值观主题小广场……提示游客文明旅游的场景处处可见。

  刘秀芳和她的小巴士就停在主题小广场上待客。记者走上前和她聊了起来。“这小巴士跑哪里啊?”“就跑龙泉驿城区和桃花故里一条线。”“坐车的人多吗?”“多啊。每天四趟,每趟都是满满的。”

  11点半,小巴差不多坐满了。刘秀芳和丈夫细心地在车厢前方座位铺上软垫,把年纪大的乘客搀扶坐下。“开车啦,大家坐稳了。”小巴从桃花故里景区开动,朝着龙泉驿城区驶去。

  “你看我们的桃花山美不美?”迎着春风,刘秀芳笑着问记者。这时,她的丈夫从驾驶座旁拿出垃圾桶,笑着提醒乘客不要往车窗外扔东西。“桃花山这么美,大家不要当破坏者哦!”他的话引起了车内乘客善意的笑声……

  【画外音】

  桃花故里当地村民王骁:“刘大姐热心、爱帮助人,每次景区进行文明旅游的宣传活动,都能看到刘大姐。她和她开的小巴,简直就是咱们桃花故里景区的另一道风景。”

  一条传递温情的文明线

  就在上个月,刘秀芳在景区送走客人打扫车厢时,在车上捡到了一个钱包。包里有3万多元现金。想着失主着急,刘秀芳没吃午饭,一直在小巴前等了两个多小时,终于等来了跑得气喘吁吁的两个年轻人。“他们小两口,从杭州来成都旅游的,找到钱包小两口很高兴,当时硬要塞给我200元当感谢费,这我怎么能要呢?”最后刘秀芳也没收感谢费,小两口拉着她拍了一张合影,说是要带回去作为成都好人的纪念。

  像这样的故事,20多年来在刘秀芳的小巴上发生了太多,刘秀芳说自己见证着“景区文明的进程”。现在刘秀芳和丈夫一边开小巴,一边也会给游客宣传文明旅游理念。

  在来桃花故里旅游的游客中,这辆小巴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家住成都二仙桥的市民周城德到桃花山旅游后,专门写了一首诗给刘秀芳:“在哪里?就在桃花山上,一辆小巴开在春风里;载着温暖,沁人心脾,把文明理念一路传递……”

  【画外音】

  游客周城德:“文明旅游,主要就看人。在刘大姐这里,不仅是一个景区的贴心服务,她的小巴一路穿行桃花故里,串起了一条文明线,让我们从中感受到文明的力量。”

  【寻访·成都浣花溪风景区】

  满载春花

  铜铃铛回响在浣花溪公园

  寻访成都旅游景区的文明细节,当然离不开成都市民天天都要去的城市景区公园。在成都浣花溪公园,有一道特殊的风景——载着鲜花、挂着铜铃铛的环卫自行车。下午3点过,记者来到浣花溪公园,刘芳正骑着自行车在公园内到处转悠……

  春花小车赢得游客点赞

  在公园内每天转悠,是刘芳的工作。她是浣花溪公园的老员工,现在负责环卫清扫。说到环卫清扫,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大扫把、绿皮车厢的环卫车。而在浣花溪公园,环卫清扫却换了一种方式。

  “我们都是骑自行车,看到哪里有垃圾马上就处理了。”见到记者,刘芳从自行车上下来。这是一辆不寻常的自行车,车龙头前挂着铜铃铛,车后座上放着一个藤箱,藤箱内放置着清扫小工具,藤箱上是灿烂的春花。而在车前的篮子上写着“即刻清洁”四个大字。

  “‘即刻清洁’,就是发现垃圾立刻清扫,发现污迹马上擦拭。”刘芳解释道。每天上午8点开始,刘芳就骑车在公园内到处转悠了,遇到游客多的道路,她会摇动车上的铜铃铛提醒大家让路。“这个铜铃铛也是特制的,声音不嘈杂,很悦耳的,不信你听?”刘芳摇动着车头上的铜铃铛。“叮当、叮叮当!”清脆的铜铃声回响在公园内,仿如鸟雀的鸣叫。

  【画外音】

  成都市民刘先生:“浣花溪公园的这辆环卫小自行车确实很亮眼,刚开始我还以为是一个景点,走近才知道是环卫工。在自然景区里,这样装着春花的美丽小车跟整个公园很搭,应该给个‘赞’!”

  一圈没找着垃圾 工作越来越“闲”

  对于负责公园环卫清洁多年的刘芳来说,变化的不仅仅是从过去的大扫把换成了现在的环卫自行车,还有公园内整体文明氛围的提升。

  “过去那是真叫忙,特别是碰到节假日,我们就像救火队一样到处清理垃圾。”但现在不一样了,刘芳感到工作越来越“清闲”。“每天我们十多个人骑车在公园内转,有时候我转一上午都找不到一处垃圾。这说明我们成都的游客素质是越来越高了。”

  刘芳告诉记者,每周周末都会有大学生志愿者到公园内开展文明旅游、环保出行的宣传,公园也会组织员工向游客发放文明旅游的宣传单。

  刘芳一边聊着一边拉着记者在公园内转了一大圈。一圈走下来,除了在小道上发现一个口香糖被即刻清理掉外,这一圈记者再没看到有乱扔的垃圾,反而处处可见温馨的文明提示牌,小道两侧供游客使用的免费杂物袋、免费清洁用纸。

  【画外音】

  游客方女士:“很多东西都是潜移默化的。人改变环境,环境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看到浣花溪公园环境这么好,谁能忍心破坏这份美呢?”

  记者手记

  文明细节就在普通成都人的故事中

  从4月13日开始,本报推出了“寻找身边文明”大型系列报道。从地铁站到城市社区,从活跃在街头的志愿者到成都景区的文明风景线,一个个让人感动的故事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文明力量。

  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而一座城市的文明氛围,正是蕴藏在一个个普通成都人的故事之中。

  深化文明城市建设,需要进一步提升的就是文明软实力。它是由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个人的言行所决定。当城市的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整洁道路更畅通,我们在受益于城市文明硬件提升之时,更应该用文明的言行,来助推城市文明软实力的提升。

  此次“寻找身边文明”特别报道将暂告一段落,但我们对于成都文明细节的寻访并没有结束。希望这一组报道能够触动你的心灵。也许在本报下一次的文明寻访中,你将成为故事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