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州医院党委深切慰问远征军老兵
05.12.2013 19:27
本文来源: 卫生厅
1938年10月,年仅22岁的郭万晓被抓壮丁到了部队,送到合江陈家祠第34补训处,随后转到贵州遵义受训;1941年补充到国民党精锐部队第5军新编22师66团一营三连;1942年随新22师军长杜聿明出征缅甸,参加了同古保卫战和仁安羌大捷战斗。他的身上有日本鬼子留下的枪伤弹痕。郭万晓后跟随部队回到云南。因战伤造成身体残疾,他便复员回乡,此后一直居住在眉山东坡区万胜镇祝山村2组。
记者看到老人蜷缩在被褥里,鼻子里插着输氧管,手上扎着静脉注射的针头,没有一点血色的脸和微弱的脉搏显示着他病情的严重。重症监护室里的他,生命只在须臾之间。
老兵曾经叱咤风云,而晚年生活却十分窘迫。“我父亲在十多年前得了白内障,但由于家里面经济困难,没钱医治,导致双眼失明并常年瘫痪在床。”他的小儿子郭天福告诉记者。
11月30日,在成都上班的郭天福突然接到电话,在电话里得知父亲昏迷不醒,焦急的他连请假手续都来不及办,就匆匆忙忙的赶回了家,连夜将父亲送往医院抢救。由于抢救及时,老人的命算是保住了。
“他的情况不太乐观。”郭万晓的主治医生告诉记者,老人的病情十分复杂:肺部感染、心衰、脑梗死、多器官功能衰竭、营养不良……。
“为了让老人得到更好的医治,眉州医院院党委决定,除了给予郭万晓一定的慰问金外,善款不足部分的医疗费用由医院全部免收;为老兵父子免费提供住院期间的伙食;老人治疗出院后将用医院专车免费护送回家。”眉州医院院长、党委书记陈东祥告诉记者。
接过陈院长送来的慰问金和慰问品,郭天福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据悉,老人有三儿一女,女儿早已远嫁东北。大儿、二儿也有了各自的家庭。平日里老人就由83岁的老伴儿和一生未娶的小儿子郭天福照顾,“但我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处打工。”郭天福表示,他平日也难得陪伴在父母身边。
父亲的重病,让本来就经济条件拮据的郭天福更显捉襟见肘。“幸好这世上有太多的好心人。”郭天福告诉记者,许多人在得知父亲病重的消息,都第一时间伸出了援助之手。互助抗日老兵论坛捐助的3000元医疗紧急救助款解决了他送父亲入院之初的燃眉之急,无冕爱心网捐助的6000元、成都芙蓉慈善论坛志愿者捐助的1000元……,这让他看到了父亲继续活下去的希望。
本文来源: 卫生厅
05.12.2013 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