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奥会眉山火炬手 “眉山好人”王康华 创业致富奔小康

14.08.2015  20:40

  四川在线眉山频道讯(记者 张钎)王康华,全国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火炬手。他只有一只手臂,面对多番波折,毅然选择了锲而不舍,最终靠勤劳,养鱼发家致富。残疾人成功创业,不仅给残疾人群树立了典范,王康华还带领更多残疾人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火炬手王康华

   独臂男子闯天下 却遭遇“干啥啥关门”

  王康华,1971年出生,是眉山市东坡区悦兴镇回龙村人。13岁时,因为一次意外的事故致使右臂丧失。“受伤后,我经常遭到取笑。”天性不服输的他决心改变现状,于是,他锻炼用左手吃饭、写字、做家务……逆境造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1992年高中毕业,王康华踏入社会,开始了新的生活,从这年开始,他也不断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打击。在他看来,这些打击就如一道道关口,人生,就在不停地“闯关”。

  他到成都承包土建工程,本以为生活能得到改善,可是开发商跑了,本钱赔了,生意跌入低谷。

  1997年,他东拼西凑地筹集资金开办酒厂,由于经验不够、经营不善,酒厂被迫关门。

  1998年,他和妻子到江苏省江阴市开了一家快餐店,生意红红火火,夫妻俩欣喜地以为生活有了盼头。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店内的液化气罐爆炸,导致生意一落千丈,不得已,他回到家乡谋生。

  干啥啥不行,但长期的坚持,也带来了无数的经验,所有的打击也让王康年的心智变得更加成熟。接二连三的打击,王康华没有灰心,“生活就像品一杯苦茶,然而,我始终相信,苦味终将越冲越淡。”

王康华生活照

   回乡创业遭坎坷 坚强男人冲出困境

  东坡区悦兴镇地处平坝区,有渔业养殖传统产业,但王康华对这个行业一窍不通。鱼塘缺氧导致名贵鱼种浮头,一夜之间亏损2万多元; 缺乏专业知识,眼睁睁看着即将面市的商品鱼因传染性疾病大批死亡。

  创业,对一个残疾人来说,需要具备更坚定的心理素质。面对失败,需要不断总结经验,继续探索创业之道。

  经过多次失败打击后,王康华改进了养鱼技术,不断在实践中摸索,逐步积累了一定的养殖经验,收入也逐渐增多。2010年起,王康华开始有了较稳定的收益。

  如今,王康华又扩大了养殖规模,大田养殖面积达18亩,品种也由原来的普通鱼变成了特种鱼。他修建了300平方米的特种鱼卵水花的孵化基地,凡是市场上有新的、价位高的鱼上市,王康华就要千方百计购鱼种回来进行孵化,尽量实现利润最大化。近年来,通过出售成品鱼和水花,王康华每年的纯利都在10万元左右。

   合作社成立 带领残疾群体踏上致富路

  为了帮助更多有条件水产养殖的残疾人致富奔小康,2013年,王康华成立了眉山众能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时共有会员50人,其中残疾人就有20多人,分布在东坡区各个乡镇。“成立合作社的初衷就是想尽力帮助无技术的残疾人养殖户,使他们树立养鱼能赚钱的信心,从而坚定地走下去。”王康华说。

  如今,合作社成员已经发展到130多人。王康华在壮大合作社的同时,还不忘帮助其他地区的残疾人。“经常有养鱼大户在我这里来买鱼苗,我都会给他们许诺,如果他们村上的残疾人需要,可以把我的鱼苗一起带去给他,养成鱼了,也希望他们大户帮帮忙,搭着卖一些。”

  对于未来的规划,王康华表示将充分利用“幸福创业人才基金”,在扩大特种鱼苗孵化基地带领周边残疾人自主创业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蔬菜基地。蔬菜种植劳动强度相对较低、市场风险较小,非常适合广大残疾人经营种植。“作为残疾人,一定要做身残志坚的强者,把种养殖事业干得红红火火,带动更多的残疾人开创事业,在精神上、经济上日益强大!”王康华表示。

  一个残疾人的创业成功,不但给残疾人群体树立了榜样,还带领一群残疾人,传授技术、交流心得、提供支持,让更多的残疾人物质生活变得更好、精神面貌健康积极,这种关爱让社会充满了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