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小泡菜“泡”出富民大产业

16.10.2014  16:50

   四川在线眉山频道讯(记者张钎 彭江) 近年来,眉山市依托泡菜产业发展,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不断激发泡菜产业发展活力,在三产互动,统筹城乡,助农增收等方面,成为全省和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成功范例。如今,这座孕奇蓄秀的千载诗书城又增添了又一张响亮的名片——东坡泡菜。

   小泡菜“”出大产业

  泡菜是名副其实的小菜,而在广大百姓生活中却是不可或缺的佐餐食品。眉山市委、市政府敏锐地捕捉到泡菜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2009年出台《强力推进泡菜产业发展的决定》,成立东坡泡菜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先后设立市泡菜产业推进办公室、中国泡菜城管理委员会,市财政每年安排泡菜产业推进专项资金,并整合涉农项目打捆使用,对原料基地、龙头企业、品牌创建、市场开拓给予重点支持。在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下,眉山市泡菜产业驶上发展快车道,每年销售收入递增20%以上,成为四川、乃至全国泡菜的主产地、核心区。

  产业发展需要龙头企业的带动。在四川省川南酿造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的袋装泡菜车间,今年一月进行设备改进后的全自动灌装设备和全自动真空包装机正在高速运转。据介绍,总投资1500万元进行设备改进后,将提升产量30%以上。经过多年来不断技术创新和改造升级,如今的川南已拥有员工1000余人,产品包括泡菜和调味品两大类,100多个规格品种,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2013年实现年产值4.3亿元,税收2500万元,2014年预计达到5亿元以上,税收3000万元。

  此前,眉山已连续举办5届高规格的“泡菜展销会”, “东坡泡菜”品牌享誉中外,目前已拥有5个中国驰名商标,8个四川省著名商标,6个四川名牌产品,69个绿色食品,17个有机食品。泡菜产品走上北京奥运会、全国“两会”餐桌,出口日、韩、欧美等40个国家和地区,并通过转口贸易销售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眉山,小小泡菜“”出了富民的大产业。

   深化农改 富民增收

  做大做强泡菜产业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助农增收,如何发挥其“一业兴,百业旺”的产业带动力?对此,眉山从未停止过思考和探索的步伐。近年来,眉山在规范土地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方面狠下功夫,在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收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将泡菜产业打造成了真正的富民产业。

  10月16日,位于眉山市东坡区的“中国泡菜城万亩绿色蔬菜基地”内,当地农民汪春玉正在眉山市翠鲜蔬菜专业合作社内,对刚栽下的泡菜原料——青菜进行田间管理。汪春玉表示,她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自己又被返聘到合作社打工,每月工资收入在2000元左右,土地流转后每亩每年还有1000元的收益。

  据介绍,该基地在完善“企业 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基础上,全面推广应用蔬菜新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基地吸纳常年性和季节性务工人员600余人,人均月务工收入2000元左右。

  中国泡菜城万亩绿色蔬菜基地是眉山泡菜产业助农增收的典型之一。眉山在原料基地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采用“公司 基地农户”、“公司 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公司与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签订最低保护价收购协议,2013年带动21万户基地农户增收5.3亿元。

  同时,眉山市泡菜企业用工,优先录用失地农民、城镇低收入者和残疾人,其中残疾人就业岗位超过企业总岗位的30%。目前,全市泡菜企业解决生产一线就业岗位2.51万个,每年增加务工收入6.5亿元以上。

  在此基础上,眉山还不断创新思路,拓展泡菜产业链,促进三产相融。以泡菜原料基地建设为纽带,统筹实施村镇规划、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都市近郊现代农业,建成新村聚居点650个、新农村综合体10个、农业旅游观光点19个、休闲农家乐104家。泡菜加工与包装、冷链、物流形成产业集群,带动相关企业发展30余家。在中国泡菜城建成观光旅游环线,“中国泡菜博物馆”、泡菜万亩原料基地、水天花月湿地公园,成为眉山和成都、乐山等地市民休闲旅游的重要去处,常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