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四个非遗项目列入第四批省非遗名录

01.07.2014  17:35

  四川在线眉山频道讯(记者 李嫣)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四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36项)和第一、二、三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共26项)。今(30)日,记者从眉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科获悉,洪雅师道戏、瑞峰端午龙舟节、彭祖山三月三朝山会、东坡肘子制作技艺四个非遗项目列入省级非遗名录。截止目前,眉山市共有13个省级非遗项目。

  据了解,36项省级非遗名录,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游艺杂技与竞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与民俗10大类。其中,洪雅师道戏属于传统戏剧类,东坡肘子制作技艺属于传统技艺类,青神的瑞峰端午龙舟节、彭祖山三月三朝山会属于民俗类。

   涉及多个学科的洪雅师道戏

  洪雅师道戏沉淀着大量的原始戏剧因素,有着广阔的现实空间与纵深的历史维度。它涉及艺术学、民俗学、社会学、宗教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并有戏剧扮演的原始基因、音乐舞蹈的悠远血缘,幽邃玄冥的符号体系,古朴神奇的面具艺术。

  洪雅师道戏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科技、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逐鬼驱邪的傩傩戏仍有市场,但随着老艺人的去世而面临濒危。目前已挖掘整理出文坛剧本《散花》、武坛剧本《关毛》,据不完全统计,民间传承还保留下的师道戏传统剧目文坛,武坛有50余部,道剧30多种,服装10余种。

   为纪念苏轼爱情的瑞丰端午龙舟节

  瑞峰端午龙舟节又称瑞峰大端阳,是以划龙舟表演为主要内容,每年农历5月15日在瑞峰镇举办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瑞峰端午龙舟节起源于北宋。相传,苏东坡与王弗在中岩寺“唤鱼”联姻定下亲事后,婚期订在至和元年(即公元1054年)农历5月15日。东坡喜迎新娘王弗,途径岷江,船欲靠岸之时,鼓乐齐鸣,人声鼎沸,万千鸭子放逐江中,沿江民众如蛟龙入海,跃入江中,奋力争抢。为纪念苏东坡与王弗的爱情,瑞峰镇便在每年的农历大端阳举办龙舟比赛和抢鸭子活动。

  20世纪60—70年代,由于自然灾害和政治原因停办,自1984年恢复以来,瑞峰龙舟节在继续传统的基础上焕发了时代风采。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增加了鸡公车迎娶新娘,牛灯、舞狮、耍龙、拉旱船、踩高跷、放河灯、放烟火、坝坝电影等活动项目。瑞峰镇政府共举办端午龙舟节28届,瑞峰端午龙舟节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民俗文化活动,在全国很少见。

   朝山祈福、祭拜彭祖的三月三朝山会

  彭祖山原为仙女山,位于双江镇东北茶场村。据传,彭祖晚年不愿为官,与女三峨经陇入蜀来到武阳,隐居于此,当时称为彭蒙山,死后改成彭亡山。后又因彭祖女庐墓于此称彭女山,俗称仙女山。

  农历“三月三朝山会”是彭山县的民俗节日,始于殷商时期,由朝拜彭祖及其三女儿彭三峨的祭祀活动沿袭而来的。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农历“三月三朝山会”即弘扬了彭山民俗文化也承传了彭祖长寿养生文化。 主要活动有:民国时期:“抢童子、送童子”,解放后,朝山祭拜彭祖、仙女;改革开放以后,朝山祈福;文化活动内容有《彭祖祭祀大典》、《彭祖太极演练》、《彭祖山先民鼓乐》等。

   传统制作技艺的东坡肘子制作技艺

  东坡肘子制作技艺产生于眉山市东坡区,在眉山地区广为流传,今已成为眉山市的公共文化品牌。东坡肘子制作技艺历史悠久,至今已有千年之遥。从最初苏东坡先生的文字记载演化出现实中的普通菜品,又从单一的菜品技法演化成规模空前的民间食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