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东坡在创新转型中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

09.05.2014  15:58

      高端生物医药已成为东坡区三大新兴产业之一。图为落户东坡区运营的科创医药。

安居乐居宜居的东坡区。图为远景楼。

加快构建具有改革活力和创新实力的经济发展体系—— 眉山东坡在创新转型中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

□颜婧 曾红 刘竹 图片由东坡区委宣传部提供

夯实底部基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确定的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作为眉山中心城区的东坡区,必将成为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按照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指导思想,眉山市东坡区去年GDP实现294亿元,经济总量居全省第20位;而随着全省经济版图在全国的整体跃升,地处眉山市中心城区的东坡,也被注入新的亮点与动力。

东坡区也由此开启新的思考:新的起跑线上,应该以怎样的姿态追逐这场跨越之战?在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中,东坡区靠什么提供动力?用什么攻坚克难?

找准发展新支点——在落实省委十届三次、四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暨城镇化工作会议部署,眉山市委“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在全省率先实现次级突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中,东坡区在改革中谋创新,在转型中谋升级,举全区实干之力,激发县域经济活力;下踏石留痕之功,谱写东坡经济的“升级版”,为全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构建起最牢固的基础。

打造特色集群 用百亿园区做强产业支撑

在东坡区决策者看来,作为全省经济架构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点,“县域强则底部实,底部实则支撑稳”,因此,东坡区坚持因地制宜,通过高端切入,培育高端产业集群,全面提升作为平原地区的现代化水平。

在实施《眉山市重点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东坡区创新工业园区发展机制体制,实行市、区共建共管、园区与所在乡镇“政园合一”运行模式,“激活园区和乡镇发展活力,推动区内五大园区发展,突出培育壮大泡菜食品、生物医药、机械电子三大主导产业和园区。

看产业——正在聚力打造的泡菜食品、生物医药、机械电子三大产业,无一不是瞄准并实现百亿目标。

具有地域、文化品牌和技术先进优势的泡菜食品产业,去年产值突破100亿元,更带动2.6万群众就业、15万户农户种植蔬菜,“东坡泡菜”更成为日韩、欧美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舌尖上的美味”;在全区,代表高端的生物医药产业,依托实验猕猴繁殖基地、国家新药有效性评价中心、科创医药生产等重大项目,形成了集科研、生产、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去年底,产值已实现三年倍增,两年后力争突破100亿元;而机械电子产业,则依托全国领先的富生电器高效节能电机制造项目、东升齿轮汽车发动机消隙机构等项目,加快向技术高端迈进,力争三年后产值突破100亿元。去年底,全区工业园区建成区面积19.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309户,工业集中度达到70%。

看特色——蔬菜、水果、蔺草、畜禽、林木、水产等六大特色农业产业,竞相发展。18个万亩产业基地风格各异,顺势而建的岷江现代农业示范片、万亩泡菜原料基地示范片、白马龚村产村相融示范片,也以连片发展的势头,推动东坡区迈步生态友好型、旅游观光型农业领域。

看趋势——立足中心城区的独特优势,该区统筹推进一、二产业向产业联动转变,一方面,借力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亚马逊、沃尔玛等企业项目,领先发展眉山现代服务业;另一方面,立足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区”优势,打造白马橙花、广济桃花、悦兴樱花、三苏梨花、万胜桂花“五朵金花”和以农耕文化体验、泡菜文化展示为特色的泡菜风情街,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

抢占发展先机 用创新驱动夯实科研能力

眼下,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正成为时代的主题。东坡区也肩负着为眉山全市工业提高质量、做大总量的双重任务。

既要优化存量,又要在做大增量中换挡不失速,东坡区锁定“三步走”策略: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强力推进技改升级、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5月8日,立夏后的眉山市东坡区醴泉河两岸,清流缓缓。在东坡人看来,这是一道颇有深意的风景:今年以来,以壮士断腕般的决心和力度,忍痛“割掉”税收大户——13家高污染高耗能造纸企业,并出台《加快推进全区造纸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令东坡人称赞:环境更美了,经济发展水平也更加“高大上”了!

基本告别传统的造纸、化工等支柱产业的背后,是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与作为。

为了用技术改造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全区建立起专项补助和奖励基金,支持建成车辆厂、吉香居、千禾味业、中明环保4个院士(博士后)工作站,区财政每年分别奖励20万元研发经费。而创新离不开人才的集聚,全区支持企业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推动四川龙蟒福生科技S-诱抗素研发团队成功获得全省“千人计划”创新团队,自主研发的S-诱抗素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积极引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每年确定十大技改项目,对技改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实施奖励,最高可达100万元。今年将投入55亿元实施53个技改项目,持续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焕发新的生机,形成新的优势;然而,区委、区政府对淘汰企业,并非一关了之,通过出台关停补助、转产奖励等配套政策,帮助造纸、水泥等行业的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区财政投入3100万元,鼓励13户造纸企业退二进三,淘汰造纸落后产能36万吨,为高端项目入驻腾出环境容量和资源空间。

坚持城乡统筹 用“四种模式”推进“两化”互动

眉州东坡春满地,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该区决策者看来,“中国梦”的要义之一,是民生幸福。围绕眉山在统筹城乡中创新实施“以城为主、以工为主、以农为主、以游为主”的“四种模式”,加快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产业工人、现代农业业主、三产经营者(从业者)”的“四个转变”,东坡区结合自身实际,在四个“突出”中,建设眉山的“生活品质之城”,提升东坡人安居乐居宜居的幸福指数。

突出特色抓规划——围绕“中心提升、两翼带动、五镇突破、全域推进”的规划建设思路,全区投入4500万元,逐个编制城镇规划,让城镇与山水、乡情自然融合,把东坡文化、泡菜文化、农耕文化融入城镇规划建设的每一个细节。

突出品质抓建设——坚持产城一体、文城一体、景城一体,加快中心城区五个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启动主城区南部郊区38平方公里规划建设和崇礼新城4.3平方公里开发建设,打造“城市生态田园区、主城业态互补区”。全域推进乡镇集镇开发,重点打造白马、万胜等小城镇综合体。

突出城乡一体抓基础设施——坚持交通先行,实施工业大道、岷东大道、滨江大道“三箭齐发”对接成都,加快成都经济区环线、成绵乐客运专线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构建综合交通网络,形成成都平原1小时经济圈,并均衡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突出以人为本抓“四个转变”——仅去年推动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3.72万人,并制定鼓励农民进城入镇购房的优惠政策,探索集镇住宅和商业用房确权颁证,让农民进城入镇“有资产、有岗位、有地位、有保障”。

东坡区领导表示,将以等不得的使命感、拖不得的责任感、慢不得的紧迫感,努力夯实底部、打牢基础,确保到2017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既定翻番目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新的跨越,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推动四川“两个跨越”的有力支撑。

 

加强请示报告工作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中央政治局同志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述职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习近平为第五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作序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