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首次督查公共资源交易“应进必进”

30.09.2015  14:53
核心提示: 2月初,我省要求列入《四川省省本级公共资源交易目录(第一批)》的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必须纳入省政务服务和资源交易服务中    2月初,我省要求列入《四川省省本级公共资源交易目录(第一批)》的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必须纳入省政务服务和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进行集中交易,即“应进必进”。大半年过去,各相关单位执行情况怎样?是否存在推诿扯皮、拖延应付等庸政懒政行为?

  9月7日—11日,由省政府督查室、省政务服务和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省政管办、省信息公开办组成的督查组,首次赴省本级涉及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的省发展改革委、省住建厅、省国资委等11个相关单位,督查其“应进必进”情况。

  督查期间发现了哪些问题?问题又将如何解决?在为期5天的督查中,记者全程跟随督查组,直击我省公共资源改革的决心。

   怎么查?走访、暗访比对数据

  省信息公开办的叶茂是督查组成员,督查期间,他每天早上7点从家出发,带着一摞厚厚的材料赶赴被督查单位。上午,一边听取自查汇报,一边查阅该单位涉及的各类交易项目数据。他告诉记者:“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4大类公共资源项目,每一大类又包含着多项小类。比如资源这个大类,就包含探矿权、采矿权出让,土地开发整理,国有权属相关资源有偿转让等10多项小类。此次督查首次全面覆盖所有大小类别,力求不留一处死角。”

  中午12点半,草草吃完饭的叶茂又马不停蹄赶到省政务服务和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他打开该中心电脑,结合上午督查单位的交易数据,比对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公告信息,挨个核实项目“应进必进”的情况……下午2点,叶茂又奔赴另一个被督查单位,听完自查汇报后,他又抽空与前来办理交易事项的群众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并进行记录。“每一个单位都采取走访+暗访的形式,搜集的信息将完整记录在反馈意见和督查报告中。”叶茂说。

  听取报告、比对数据、走访、暗访……督查的这个星期,叶茂每天重复着这些工作,经常忙完回家已是晚上10点以后。

   问题在哪?少数项目仍“应进未进”

  深入现场,督查才能不走过场,连日来的努力,也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

  据督查组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督查的11家单位“应进必进”执行情况总体良好,不过,仍存在一些“应进未进”的现象:4大类的工程建设方面,政府投资项目全部进场,国有企业投资项目较大部分没有进场;资源方面,项目基本进场;资产方面(包括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基本没有进场;政府采购方面,省级集中采购项目全部进场,由社会代理机构承担的政府采购项目均未进场。

  为何如此多项目还未进场?该负责人进一步解释:“公共资源是新生事物,国家层面缺少顶层设计,各部门又都有自己的上位法,其中一些与“应进必进”的《目录》要求有冲突;同时,部分单位对进场项目范围理解认识有误。”

  另一方面,他也指出了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存在的问题:“省交易中心开、评标场地不足,使部分项目不能按期开、评标;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无法同时满足多行业电子化交易需求,这也客观造成了‘应进必进’执行力度不够。”

   怎么解决?完善细则推电子交易

  找到问题,也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督查完毕,也须拿出破解之道。此次被督查的众多单位表示,将采取措施,扩大进场交易的范围和项目类别。

  涉及工程建设的相关部门表示,全面检查省属国有企业投资项目进场情况,并进一步完善该类项目招投标制度;涉及资产类的相关部门则细致地提出了解决方案:无形资产方面,探索各类事业单位国有知识产权转让的政策规定与进场交易的对接问题;有形资产方面,完善相关管理细则,落实国有资产处置及行政执法部门罚没物品市场化处置进场交易要求。

  对于政府采购,我省并没有强制要求社会代理机构承担的省本级项目进场交易。不过,督查组相关负责人认为:“这使得社会代理机构承担的项目进场交易数量为0,对于一些不具备评审条件和设施、管理不够规范的代理机构,应要求进场集中交易,接受统一监管。”

  另外,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存在的客观问题,省政务服务和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也提出了解决方案:“下一步,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交易场地不足的问题;同时,有关部门将积极整合建立全行政区域统一、终端覆盖市、县的电子交易系统,以满足各行业电子化交易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