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首个“一元公司”接下十多万元生意

02.04.2014  15:59
核心提示: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运行一个月,我省市场主体同比增50.71%          3月1日,国务院出台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实施;3月3日,四川诞生了首个依照新政领取新版营业执照的内资企业——四川融易控股有限公司;3月6日,成都诞生了全省首个“一元公司”——成都这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新政目前已运行一月,带来哪些变化?省工商局4月1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3月1日-31日,全省共新增企业13033户,较上年同期增长50.71%。注册资本(金)没有因准入门槛降低而减少,同比增长98.4%。   全省首个“一元公司”备受关注,进展也还不错
          成都这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搭上注册资本改革的快车,成为全省第一个“一元公司”。3月末,与一家商会签订了开张后的第一份合作协议,帮助该商会设计网站、进行形象宣传。         3月27日,记者在成都高新区蜀都中心的一栋写字楼上,找到了“这里公司”工商登记注册地址。写字间里没有人,玻璃门外也没有挂公司的招牌。“公司的人要到处跑,加上一部分人是兼职,所以办公室暂时还没派上用场。”公司法人代表张先生向记者解释。“注册资本一元钱,开展经营活动时不会受到对方质疑吗?”对记者的疑问,张先生笑了:“我们是做宣传策划的,这算是一种自我宣传吧!”张先生告诉记者,刚签下一份10多万元的大单,对方对“一元钱注册”的形象推广案例很赞赏。但是,靠一元钱做生意是不可能的,3、4个股东每人至少出了1万多元作为启动资金。不过他也表示,注册资金硬性要求取消后,确实给在创业初期处于融资困境的他们松了绑,“哪怕真的只有一块钱,也是属于自己的事业。”         张先生告诉记者,除了刚签订的这份协议,还有一些项目也在洽谈。“公司从诞生第一天就备受关注,我们压力也挺大,不过目前进展还不错,几个股东都很有信心。”  
不转型就可能面临淘汰
          在众多创业者和中小企业获得机遇的同时,一些中介代办公司、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却难掩失落。         刚拿到注册会计师证书的谢峰(化名)告诉记者,他已从一家小型会计师事务所跳槽,打算应聘一家大企业的财务管理岗位,“以前的公司业务严重缩水,已经养不活我们了。”         据谢峰介绍,他之前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主要从事验资、工商年检报表审计等传统业务。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前,验资时需要企业的银行存款等凭证证明,有的公司实际资本达不到注册要求,就会付一笔垫资和验资费用后进行验资,注册通过后再将垫资撤走。“现在,注册资本没了门槛,年检又改为年报,验资、垫资、财务报表年审等业务基本失去了市场。”         “注册资本制度改革,对会计师事务所确实有影响,但对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来说,涉及业务比例不到5%,影响并不大。”四川维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合伙人陈维亮告诉记者。除承接传统的验资、审计业务,陈维亮的公司还有为企业提供内部控制咨询、上市辅导、财务顾问等多项增值业务,“即便是验资对象,也还有依然实行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等27个行业,还需要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在陈维亮看来,对于以验资、工商年检报表等业务为主的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来说,不转型就可能面临淘汰。         此外,以前企业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和企业年检业务,通常会聘请代办营业执照的中介公司,现在这类中介公司也面临业务缩水。   “皮包公司”会不会卷土重来

        准入门槛低了,“皮包公司”会不会卷土重来?市场风险会不会因此而变大?         省工商局的统计显示:今年3月,新登记公司中认缴注册资本3万元以下的有152户,其中“一元公司”11户;另有6883户公司选择了“零首付”,有2486户公司变更增大了注册资本数额。         省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人们的市场意识增强了,信息不对称问题解决得越好,就越能挤压“皮包公司”的生存空间。工商部门将采取随机抽样的办法,一旦在企业查出问题,就要让其付出高额违法成本。         针对信息公开后是否会被不法分子利用的担忧,省工商局直属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市场主体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的,主要是公司股东构成、出资、注册资本、注册资本到位、年度报告等情况,“不法分子利用这些信息或不可避免,关键在于企业要加强防范,避免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