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闯出反腐倡廉建设新格局——我省纪检监察机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纪实
□沈纪轩 本报记者 陈松
一个冬日的周末,省纪委会议室。200余名从委厅综合部门、派驻机构抽调的办案人员集结于此,严格培训,整装待发……
20天完成推荐、遴选、培训,建成省本级办案人员库。“高效率”背后,是我省纪检监察机关一年来抓“三转”、强“主业”、树形象的崭新实践。
增与减:“心贴心”的为民情怀
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一年盘点,两组数据凸显新变化:
一组急剧下行:与2012年相比,省级部门一般性财政支出压减5.5%;全省性会议减少40%,发文减少20%。
一组快速上扬:压减5.5%“抠”出的5亿元,全部投入社会养老体系建设,2014年底将新增5万张养老床位。“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密集启动,为民之策频成惠民之实。“增减之间,转的是作风,近的是民心”,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怀臣冒着严寒刚走访群众回来,向记者介绍:“越走越感责任重。纪检监察机关定要带好头、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确保中央和省委为民决策落到实处”。
——从纪检监察机关抓起。迅速出台21条“纪规”,开展作风巡察,发现纠正问题5285个。4.8万余名纪检监察干部带头清退会员卡。
——重拳直击群众反映最集中的问题。省纪委牵头,九部门联手,对“三公”经费增长、吃拿卡要、滥建楼堂馆所等7个方面问题开展专项治理。520家单位、791人因“庸懒散拖”被问责。
——“大走访”倾情解民忧。省纪委集中组织61名中层干部接访,接待群众508批,解决诉求290件;全省开展“纪委书记下基层”活动,记录民情日记5万篇,解决群众困难6000多个。
明与暗:“实打实”的卫士作风
去年11月6日,“廉洁四川”网络运行。短短两个月,点击量超1000万次,受理群众举报1409件。而自2012年起我省全面推行的“纪委开放日”,已主动向39.9万余名公众敞开大门。
从“面对面”到“键对键”,省纪委把该亮的全都“亮”起来。与此同时,监督检查方式也在不断改革变化。
——“暗访”让问题无处可藏。省纪委坚持每月由1名副厅级专员带队,突查涉“四风”问题。推行“下沉一级”巡视工作法,以找问题为首要,已移送案件线索59条。
——“实地查”让监督更对症。省纪委7名厅级领导带领7个小组,深入资金物资分发点、项目建设实施点,实地督查抗震救灾情况。
——“群众评”让问责更到位。我省创新推行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体系,评价结果与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挂钩。2013年由所有市州和县市区,延伸至48个省直部门和18个公共服务行业。全省党风廉政建设群众满意度指数上升到83.67。
刚与柔:“点对点”的创新策略
去年12月18日,“廉洁四川”网站发布四川大学副校长安小予被调查的消息,激起网络热议。网友点赞:从雅安原市委书记徐孟加到蓬安原县委书记袁菱,四川查贪腐很给力!
有数据印证:2013年,办案数量持续高位增长,立案9938件,上升26.7%;涉及县处级以上干部266件,上升37.8%;乡镇纪委立案4683件,上升32.1%。“三个指标同增长,是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的结果。”省纪委案件监督管理室负责人解读。
按照“突出主业”的要求,省纪委第一时间撤销合并四个内设机构,新增两个纪检监察室。从省级机关选聘9名厅级干部、12名处级干部到巡视组工作。多管齐下,整合资源,充实集结一支执纪监督的“铁军”!
“四风”问题,是出击重点。723件违反八项规定案件、1369件涉“四风”案件被快速查办。
高校腐败问题,是另一重点。绵阳师范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理工学院等6名校级领导被查处。网友建言:对腐败零容忍、零放纵,也要早发现、早预防。
“这也是我们正在做的。”省预防腐败局刚完成高校案件剖析调研,其负责人告诉记者。
于是,省级预防腐败创新项目工程迅速启动。未来2至3年,重点推进9个创新项目,涉及省属高校系统防治、“三早三卡”预警机制建设等,让制度“安全网”真正管用。
于是,谈话提醒制度新鲜出炉。省纪委与18名厅级干部和县委书记谈话,各级纪委诫勉谈话2622人次,对苗头性问题及时“扯扯袖子、提提醒”。
于是,党风廉政教育直击内心。省纪委推出2部警示片、1部警示读本、1个法纪教育基地,大力开展警示教育。而“廉政教育大讲堂”、“廉政文化大篷车”更如春风化雨,让廉洁理念“绿”遍天府大地。
“惩治和制度的刚,教育的柔,刚柔相济,定是预防良方。”省预防腐败局相关负责人充满信心。
高与低:“硬碰硬”的攻坚克难
2013年2月,省纪委十届二次全会举行。一部名为《固本强基 护航发展》的专题片,代替工作报告总结,让参会者耳目一新。
“固本强基”,彰显我省纪检监察机关自觉从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高度,来谋划推动工作。
站位高,抓手却“接地气”。专注于反腐倡廉基础性工作,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做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攻坚克难,积小胜为大胜——
17%的乡镇撤销了纪委,多数乡镇纪委“零办案”,如何解决?省纪委强力推进:实现4406个乡镇全部建立纪委,编制人员设备三到位;4万个村全部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和纪检小组,监督网络全覆盖。
派驻机构不善监督,是个“老大难”问题,如何破题?省纪委打出“组合拳”:一是规范设置理顺关系,与委厅“干部一家人、工作一盘棋”。二是建立约谈制度,委厅领导约谈所有派驻纪检组长。三是设立派驻机构工作室,出台系列制度,加强履职考核,加大问责力度。2013年省直纪检监察机构立案上升61.9%。
中央驻川单位200余家,条块分割消解反腐合力,怎么办?省纪委首创“五同共建”机制——目标同向、资源同享、防线同筑、廉洁同创、民心同聚,与中央驻川单位纪检监察机构统筹联动。“五同共建”,如破冰之举,反腐倡廉建设全域覆盖的新格局正在谱写新篇章。
短评
“三转”,改革创新的生动实践
□袁震
我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落实中央纪委要求,“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转变的是作风,贴近的是民心。全省党风廉政建设群众满意度指数从2011年的81.71上升到2013年的83.67。群众满意,是最高的评价。
秉持改革创新精神,“三转”才能有效推动。思想解放是落实“三转”的第一步。我省始终站在固本强基、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政治高度推动“三转”,把执纪为民贯穿反腐倡廉全过程,强化责任担当,明确职能定位,顺应民意导向,以思想认识新飞跃开创反腐倡廉新局面。
推动“三转”,站位要高,着眼点却必须“接地气”。人口大省、地震灾区、全国第二大藏区,特殊的省情决定四川反腐倡廉建设要求更高、压力更大、责任更重。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突出主业执好纪,厘清职能问好责,从反腐倡廉基础性工作抓起,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做实,攻坚克难,积小胜为大胜。着眼80%的案件发生在基层的实际,第一时间在所有乡镇设立纪委;定位“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第一时间优化内设机构设置;顺应信息化新趋势,第一时间建设“廉洁四川”互联网政务平台……无数个“第一”,连点成线,走出执纪为民的创新之路。
“三转”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做好总体设计,加强统筹协调,注重系统推进,才能真正“转”出实效。我省推进“三转”,每一转都有硬碰硬的措施,每一转都有实打实的成效,工作以制度作支撑,交出了一份令人民群众满意的“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