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社科联:发挥四大优势 构建我省智库新格局

10.02.2016  18:39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直接目的,就是服务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因此,建设新型智库,要确立鲜明的问题导向机制,把决策部门的关注点、发展的热点难点和研究机构的社会责任感有机联结并同向聚焦,吸引和汇聚更多的专家学者研究与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息息相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撑。

  近年来,省社科联坚持以打造社科智库为目标,依托思想引领、社科规划和评奖、学会管理、社科普及以及学术交流等职能,加大对社科界的研究取向、资源配置、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在四川新型智库体系建设中发挥自身作用。
   

  发挥“联合”优势
      “联合”是省社科联最大优势,也是省社科联的最大特色。多年来,省社科联通过加强学者之间、学科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专家学者与党政领导的多维多元联系,紧紧围绕我省经济发展中宏观性的问题以及全局性、战略性和具有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特点的重大课题,组织联合攻关,开展跨部门、跨学科的联合项目研究,基本形成上下联合、左右联合、优势互补、合力共赢的“大社科”格局。近年来,省社科联注重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咨询需求,搭建了一系列的特色研究平台,已经基本形成了以每年10项左右重大应用研究课题为研究龙头、59家重点研究基地和25家高水平研究团队为研究主体、各种研讨会和成果报告会为发布平台、《重要成果专报》为成果转化平台、500项左右社科研究课题为基础支撑,以服务省委、省政府决策为主要职责的新型智库格局,在全省新型智库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发挥“平台”优势
      社科联的“平台”优势主要体现在组织、协调、服务功能方面。省社科联近年来努力搭建多层次、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开展四川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和高水平社科研究团队建设,以《重要成果专报》为成果转化平台。通过这些方面的平台建设,推动社科学术界多出优秀成果、多出优秀人才、取得积极的成效。
      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培育特色智库。为进一步整合社科研究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发挥人才优势、推动队伍建设、促进社科研究体制机制创新,2007年省社科联和省教育厅开展合作,迄今共联合建立了59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下简称研究基地)。研究基地建设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优势、整合资源、严格考核、稳步推进”原则。经过8年的培育和发展,一方面,研究基地成为我省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一支生力军和四川智库建设的重要力量,产出了大量优秀科研成果并得到转化应用;另一方面,培育了众多优秀科研人才,整合社科研究资源、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初步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的社科研究品牌。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在“十二五”期间,有14人次参加省委、省政府“一号文件”的制定,先后为省委、省政府提交了《提升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的对策研究》、《四川少数民族贫困县反贫困问题研究》等20部专题研究报告,其中2015年11月《我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获省委领导批示、2015年10月《以乡镇干部为着力点推进我省精准扶贫工作》获省委领导等批示、2015年2月《农村扶贫开发机制的问题与对策建议》获省领导批示等。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打造一流团队。为统筹整合四川优质资源、汇聚高端人才,优化智库布局,遵循优先布点、以点带面的思路,继研究基地建设后,今年3月,省社科联启动了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以下简称研究团队)建设计划,在全省遴选出农村精准扶贫创新研究团队、资源环境战略研究团队、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团队等25个省级研究团队。这些研究团队体现了三个方面特点:一是代表性,25个团队研究领域各有所长,在经济、文化、法治、道德、农业、传媒、区域现代化等研究领域在全省具有代表性;二是应用性,各个研究团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中央和四川实践工作的前沿,研究成果直接为实际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三是示范性,通过团队建设,集聚各类优秀人才,实施专家团队联合攻关的研究方式,理论工作者和实际部门工作者相互沟通协作乃至转化的方式,充分发挥新型智库对人才的带动和培养作用。
      依托《重要成果专报》,建立高效的成果转化机制。在成果转化机制方面,省社科联以《重要成果专报》为载体,不断加强社科研究成果的转化,重点反映对党和政府决策具有参考价值、对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成果。省社科联始终把出优秀的调研报告、出创新的战略规划、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作为办刊标准,使专报成为社科界为党和政府事业发展建言献策、贡献才智的重要平台。
 

  发挥“引导”优势
      社科联推进智库建设,首先要明确的就是智库建设的导向问题。智库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应是实践中产生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而不是从概念出发、从范畴出发、从数据模型出发。同时,智库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应当是新趋势、新动向视域中的问题,要着眼于正在做的事情,应当体现精准性、时效性和管用性。省社科联通过规划评奖和社科普及等职能充分发挥在智库建设中的引导作用。
    设立社科重大应用研究课题。为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2013年开始,省社科联每年年初征集、论证一批社科重大应用研究课题,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审阅后,面向全省公开招标,组织省内各重点研究基地、高水平团队和知名专家学者开展研究。课题申报鼓励跨学科、跨单位协同攻关,要求课题组有实际部门的工作人员参与。这一课题类别的设置,突破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壁垒”,使课题研究既有理论基础,又接地气,集中力量解决我省重大经济社会问题。近年来,社科重大应用研究课题围绕四川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户籍制度改革、互联互通交通体系建设、精准扶贫战略等重大战略研究近30项,相当一批成果被省委、省政府领导、有关部门批示与采纳,形成一批在省内外产生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
      推出多种类别专项课题。近年来,省社科联不断优化省规划项目设置,增加省规划项目类别,并选取重点学科发展方向,与其他单位合作,搭建出成果、育人才的立体发展平台。广泛覆盖的项目类别,为省内各类研究人员提供了不同层次和类别的项目支持,体现出社科项目的梯级和层次,通过规划平台凝聚了全省广大社科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力量,为我省智库建设提供了基础支持。这些项目有:省社科联和省委政法委、省法学会联合设立的“法治四川”专项课题,和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联合设立的“四川金融发展”专项课题,和省统计局联合设立的“四川统计发展”专项课题,和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设立的“四川白酒产业发展”专项课题等8个类别。
      社科评奖鼓励优秀应用性对策研究成果。省社科联在我省社科评奖工作中,逐步建立相应激励机制,致力于多推精品,多推应用性对策研究成果。一方面,逐年增加实际部门评审员,让更多的实际部门的工作者参与评奖,为产生了重大积极影响的应用性对策研究成果发声,另一方面,在评审过程中,坚持以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为主要的评价标准,以进入省领导科学决策,作为研究成果奖励的重要依据,呼吁评审员多关注针对我省重大现实问题的应用性研究成果,向应用性研究成果作一定倾斜。经过多年努力,我省社科评奖中应用性研究成果的获奖数量和比例均逐年递增,极大地鼓舞了应用对策性社科研究者的研究热情,提高了研究积极性,引导更多的社科研究者深入研究我省重大现实问题。
      促进智库思想产品向社会民众普及。推动社科知识宣传普及是社科联的重要职能,通过各种社科普及的传媒载体和讲座讲坛、专家下基层等形式,将智库研究、阐述中央和省委重要理论、重大战略的成果传播给社会大众,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重要理论成果的宣传普及,引导人们全面客观地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从而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阐释党的理论、解读公共政策、研判社会舆情、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的积极作用。
   

  发挥“渠道”优势
      省社科联作为我省社科研究性群团组织,人才荟萃,社科研究与成果转化的渠道上下畅通。省社科联所属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184家,涵盖文、史、哲、经、法、管等多学科;市州社科联全覆盖,县级社科联成立159家,占全省80%以上;民办社科研究机构52家,涉及党政机关、党校、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等各个领域。长期以来,省社科联通过建立有效联动机制,发挥综合多方的渠道优势,在咨政服务上下功夫,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部署,组织专家学者开展调查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沟通协调机制,为党和政府以及职能部门决策,贡献了许多重大决策思路和建议。
      智库研究成果的价值在于付诸实际,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促进智库研究成果向政府部门转化。社科联作为党委政府联系社科界的桥梁纽带,一方面能够引导智库研究向党委政府科学决策需求上聚焦,另一方面能够加强理论工作部门跟实际工作部门的对接,促进智库研究成果的上报与转化。2015年,《重要成果专报》共刊发了28期。这28期专报当中,目前反馈回来受到省级领导重视,批转各实务部门参阅的有15篇次,超过发文量的50%;其中省委领导签转参阅、执行的有8篇;经由省委办报送中办,引起关注并进一步详细调研的有2篇。还有多期专报被省级主流媒体转发,被各厅局和市州政府采纳。除此之外,省社科联还充分利用电子网络等新媒体和学术报告、高端论坛等多形式载体对外传播研究成果,拓宽成果的转化渠道。畅通的渠道,保证了我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能够迅速进入决策视野,研究成果的转化率和应用率大大提升。
 

文章来源:四川日报 网站编辑: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