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

25.02.2015  19:58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多次深入民营企业调研,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川委发[2013]19号)、《关于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川府发[2013]44号)、《促进当前经济稳增长的十六条措施》(川办发[2014]34号)等一系列促进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8月份,又出台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十五条措施》(川办发[2014]72号),最近拟制了《四川省民营企业权益保护办法》,准备适时下发。这些政策措施针对性强、目标具体,内容细、力度大,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拉动社会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全省民营经济的深入发展。

总量规模不断壮大。 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加。截止2014年底,省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达到17195.43亿元,同比增加1426.16亿元,增速达9.5%。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15709.84亿元,外商经济增加值984.85亿元,港澳台经济增加值500.74亿元。全省12979家重点工业企业中有12119家非公有制企业(含国有控股),占比达到93%;全省注册资本超过千万的私营企业5.41万户,同比增长33.25%,过亿元的2611户,同比增长23.51%。省民营经济整体上发展势头良好,稳中有升,总量规模在不断壮大。

市场主体持续增加。 全省上下按照经营主体“非禁即入”的原则,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积极改革注册资本登记制度,不断推进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加快发展。截至2014年底,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含分支机构,下同)354.97万户,同比增长19.00%;实有注册资本(出资金额)49224.14亿元,首次突破4.9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7.36%。其中,全省个私经济领域(含: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市场主体341.78万户,同比增长19.30%,高于市场主体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占市场主体总户数的96.28%。出资金额25305.57亿元,占市场主体总资金的51.41%。私营企业户数首次突破64.17万大关,个私经济领域市场主体户质量持续提升,注册资本达22894.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79万户、5593.39万元,分别同比增长27.38%、32.33%。全省新设立私营企业13.39万户,注册资本5491.92万元,同比增加4.67万户、2705.47亿元,同比增长53.6%、97.09%。全省新设立私营企业户均资本达410.1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0.60万元,同比增长28.35%。实施新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后,大大促进了我省私营企业的迅猛增长,我省民营企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数量也在持续扩大,实力也在进一步增强。(见表1 2014年四川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

表1  2014年四川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

 

增加值(亿元)

构成(%)

增长速度(%)

对GDP的贡献率(%)

地区生产总值

28536.66

100.0

8.5

100.0

非公有制经济

17195.43

60.3

9.5

66.9

个体私营经济

15709.84

55.1

9.5

60.6

外商经济

984.85

3.5

10.4

4.2

港澳台经济

500.74

1.7

10.2

2.1

第一产业

1422.06

8.3

3.7

2.0

第二产业

10549.60

61.3

9.9

44.1

第三产业

5223.77

30.4

10.3

20.8

民间投资持续活跃。 截止2014年底,全省民间投资总量首次突破13210.2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4.8%,增速比全社会投资快2.8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56%,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67.4%,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8.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主要行业集中在房地产业(占比35.9%)、制造业(占比33.4%)。2014年,我省新增11家世界500 强企业。同时,在川落户的世界500 强企业已达280 家,居中西部第一,其中境外世界500 强达207 家。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全省民营经济在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产业结构逐渐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不断拓展和延伸,全省非公经济调结构、促转型初见成效。第一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达到1422.06亿元,第二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达到10549.60亿元,第三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达到5223.77亿元。民营经济市场主体三次产业注册资本比例为1:74.26:3.67,全省私营企业一、二、三产业户数比重为2.94:12.33:48.90,其中从事信息技术服务业4758户、文化娱乐业50338户、居民服务业23999户,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6%、9%和63%。 

对外投资日益加快。 民营企业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在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愈加突出。截止2014年底,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达到277亿美元,占全省的39.5%,同比增长18.4%。民营企业“走出去”意识明显增强,出现大型民营企业主动“走出去”,中小企业抱团“走出去”的局面。全省共核准民营企业境外设立企业(机构)113家,中方投资8.7亿美元(含控股企业),在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更加凸显。2014年,全省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量702.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8%,其中,进口225亿美元,增长12.3%,出口448.5亿美元,增长6.9%,前三季度四川外贸进出口总值在全国排名第11位,居中西部第2位。

社会贡献逐步加大。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省扩大社会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支撑,对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省非公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对省经济快速发展贡献突出。2014年,全省非公经济贡献率达到66.9% ,拉动CDP 增长5.7个百分点。从所有制成分看,个体私营经济贡献率达到60.6% ,外商经济贡献率达到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