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等7省市拟统一标准就地处罚超标车

04.06.2015  16:11
  今天上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机动车排放控制工作协作小组办公室在京揭牌 摄/法制晚报记者 黑克

  法制晚报讯(记者 耿学清) 上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机动车排放控制工作协作小组办公室”在京正式揭牌成立。           

  今后这一跨七省区市的新机构将率先实现跨区域机动车排放超标处罚、机动车排放监管数据共享、新车环保一致性区域联合抽查等,这意味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共治在机动车污染减排领域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小组跨七省区市    各地建地区办公室

  记者从市环保局获悉,机动车协作小组是全国首个区域性的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工作机构。办公室设在北京市机动车排放管理中心,今天上午正式挂牌成立。同时,北京市机动车排放管理中心也作为本地的机动车协作小组办公室,津、冀、晋、内蒙古、鲁、豫分别设立本地区办公室。

  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各省(区、市)机动车协作小组办公室将分别成立新车排放管理及抽查、在用车排放管理及处罚、老旧车淘汰及在用车数据交换3个业务分组。

  据悉,机动车协作小组的具体工作将分近、中、远三个步骤进行。在近期任务方面,将在全国率先尝试突破省区市限制,互传异地超标车辆信息,根据地方的机动车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规开展跨区域的机动车超标处罚联合执法。

  此外,在销售市场联合开展新车环保一致性及在用车符合性抽查工作,对生产污染物排放超标车辆的汽车企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进行处罚。

   有望统一标准 实现区域内超标车就地处罚

  北京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机动车排放污染已成为影响本市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就本市而言,机动车保有量已达550余万辆。研究表明,机动车排放的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NOX)分别占到这几类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86%、32%和56%,而PM2.5来源中机动车占本地排放源的31.1%。

  另据天津市和石家庄市环保局发布的污染源解析研究结果显示,PM2.5来源中机动车也已分别占两市本地排放源的20%和15%。当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机动车保有量为6000万辆左右,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已成为区域大气污染物中PM2.5的重要来源。因此,机动车污染治理已经成为区域内共同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

  记者从协作小组办公室了解到,在完成好近期任务后,将搭建区域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监管电子系统。最终建立区域统一法规标准,实现区域内超标车就地处罚,并开展非道路机械管理工作。

   本市环保和公安部门整合执法监管资源

  在协作小组办公室挂牌成立的同时,北京市机动车排放联合执法办公室也正式揭牌,将整合本市环保和公安交管两部门的执法监管资源,推进北京市机动车排放联合执法工作。

  今年前5个月,市区两级环保和公安交管部门共查处超标车2737辆,劝返外地进京违规车1610辆。

  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市级机动车排放联合执法办公室设在北京市机动车排放管理中心,各区(县)机动车排放联合执法办公室设在各区(县)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站。

  在今后对机动车排放污染治理工作中,北京市机动车排放联合执法办公室将发挥联勤联动工作的协调指导作用,督促各区(县)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职责,开展联勤联动执法检查;组织各区(县)开展路检、夜查、遥测、进京车检查等日常执法和各类专项检查,依法查处排放超标、违反禁行、无有效环保标志等违法行为,从而全面提升机动车排放执法震慑效果,减少移动源污染。

编辑:SN146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