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咨文】借鉴湖北“省官治市”,培育绵阳宜宾等省域副中心
精彩观点
◎ 建议把绵阳、宜宾等城市作为 省域副中心城市培育。
◎ 省域副中心城市实 行“省官治市”,市委书记高配,同时下放省级权力。
◎ 湖北实施 “一主两副”战略后, 宜昌、襄阳快速发展,经验可以复制。
文/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秦尊文
在东部省份,几乎都有经济实力接近甚至超过省会的城市,而在中西部地区则存在省会“一市独大”情形,这加剧了省内发展的不均衡。
为此,我在2001年、2002年连续向湖北省政府建议确定省域副中心城市,实施“一主两副”战略,即在巩固武汉这一主中心的同时,培育宜昌、襄阳两个副中心城市。2003年,湖北省正式明确“省域副中心城市”,并在上报国务院的城镇体系规划中得到批准。2011年6月,湖北省委分别发出加快襄阳市、宜昌市跨越式发展的《决定》。
湖北支持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的主要措施有:
一是实行“省官治市”,两市市委书记高配,目前均由省委常委兼任;
二是下放省级权力,将省直相关部门的土地、环评、规划、投资等审批事项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下放或委托给两市审批;
三是改革先行先试,如授权两市开发区率先实施负面清单管理;
四是明确带动范围,推动以宜昌为中心的宜荆荆城市群、以襄阳为中心的襄十随城市群建设。
由于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宜昌、襄阳发展很快,2014年GDP分别为3132.21、3129.30亿元,两市在全省的占比由2002年18.1%提升到22.9%,平均每年提升0.4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了与武汉“三足鼎立”格局。
目前,四川也面临着“一市独大”的困惑。如果从建国初期以来的长时段来看,情况就更加严重。成都GDP占全省的比重从1952年的17.61%上升到2014年的35.24%,特别是近三年每年提升0.7个百分点,极化趋势极为明显;而同期除了宜宾、攀枝花占比基本持平(60多年提高不到0.5个百分点)外,其余各市州都是下降的。可以看出,全省区域经济不平衡还在不断加剧。
建议四川参照湖北等地做法,实施“省域副中心”战略,以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继湖北之后,江西九江和赣州、河南洛阳、山西晋中、甘肃酒泉-嘉峪关、湖南邵阳等市先后被各省确定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城市发展明显加速,证明“省域副中心”战略是可复制的。
鉴于四川地域更为广阔,省域副中心城市可定三、四个。首先是绵阳,其经济实力长期居全省第二,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且与成都有一定距离,有较为独立的腹地;其次是宜宾,其经济实力居全省第四,为万里长江第一城,在国家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大背景下发展前景可期,范围可辐射川南、川西南甚至川滇黔毗邻地区;再次,选择一、两个距离成都较远并且发展潜力较大的城市加以培育和扶持,这样可在全省形成“多极支撑”局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全面小康建设。
作者简介
秦尊文,1961年7月生,湖北荆门人,中共党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
本文编辑:张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