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成都举行 王东明魏宏作重要讲话

19.12.2014  19:03

12月18日至19日,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成都举行。四川日报记者 毛漫丁 摄

四川日报网消息: 12月18日至19日,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成都举行。省委书记王东明,省委副书记、省长魏宏作重要讲话,省委副书记柯尊平出席会议。

王东明在讲话中总结我省2014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提出2015年全省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和重点任务。魏宏在讲话中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国内外宏观形势更加复杂严峻,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中央各项部署,始终保持专注发展定力,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通过加快转型增强发展新动力,经济结构出现可喜变化;抓住国家宏观政策调整机遇,集中推进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发展的直接抓手,对外开放合作取得新的成效;坚持提升质量、注重实效,新型城镇化有力推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扎实开局;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充分发挥地方主体作用,灾后恢复重建进展顺利。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在面临复杂局面和多重挑战的情况下,全省上下团结一致、攻坚克难取得的,应当倍加珍惜。同时要清醒认识到,我省经济运行还面临新的增长动力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比较严重、要素瓶颈制约加剧、局部债务风险不可低估等问题和困难,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对这些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论断、要求,深刻揭示了新常态的外在特征和内在动因,为我们正确认识经济形势、与时俱进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基本方略和重要遵循。保持四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关键要准确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大论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握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和要求、把握好我省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把握好明年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可能,做到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牢牢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

一要正确看待新常态下增长速度换挡。新常态不是一个新的经济周期,而是一个新的时期。四川与全国一样总体上已经进入速度换挡期,继续维持高速增长,三大需求、发展动力、环境要素和国家政策环境都缺乏有力支撑。要保持平常心态,冷静理性地看待增速变化。

二要坚持发展、主动作为,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兴省之要。四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艰巨繁重,发展不足仍然是主要矛盾,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更加积极主动、奋发有为地做好经济工作。

三要保持定力、加快转型,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转型发展是新常态下抢占发展先机的最佳路径,最需要有定力、有历史责任感、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要牢固树立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的理念,咬定目标、坚定前行,扎扎实实打基础增后劲,绝不能因为经济下行压力大,又回到粗放发展的老路上。

四要挖掘潜力、激发活力,积极培育发现新的增长点。要立足实际,从城乡建设等薄弱环节中,从资源、产业、市场等比较优势中,从国家支持重点和发展战略中,从省委省政府已有部署中寻找增长点,把潜在需求找准、把每项工作做实,形成推动发展新的强大动力。

五要把握全局、守住底线,重视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妥善处理好就业社保问题和征地拆迁、环境保护中的矛盾纠纷。

会议提出,2015年全省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着力内需拉动、产业带动、创新驱动,狠抓改革攻坚,加强民生保障,强化风险防控,促进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明确了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

一、努力扩大有效需求,稳定经济增长。要保持投资合理增长,着眼争取国家政策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保障改善民生抓投资,着力抓好全省500个重点项目和50个省重点推进项目。重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模式。要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多渠道促进城乡居民增收,挖掘养老健康家政、信息、旅游、改善性住房、教育文化体育、电子商务等领域消费潜力。要积极拓展外贸出口,大力推进贸易便利化,鼓励企业走出去。

二、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向经济强省跨越,必须走产业兴省之路。要全力促进工业提质增效,集中力量实施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发展规划和推进方案,提升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实力,支持七大优势产业向中高端发展。要放宽市场准入,落实支持政策,大力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重点支持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发展。尤其要把旅游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坚持文旅结合、农旅结合,积极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和项目,保持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重视稳定粮食生产,着力放活土地经营权,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建设,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优化升级,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使创新驱动的着力点落实到新产业、新项目上来。

三、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继续加大推进力度,突出抓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进四大城市群建设,重视城市新区建设,继续抓好“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和“百镇建设试点行动”,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要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乡建设,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创新城市管理机制,有效破解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难题。

四、强化多点多极支撑,培育区域经济新引擎。协调推动五大经济区发展,加快天府新区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绵阳科技城。做强县域产业支撑,加快建设一批工业经济、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强县。

五、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增强发展动力活力。进一步突出改革重点,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推进农村改革,以简政放权为核心抓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深化国企国资改革,积极推进科技体制、金融体制、财税体制和收入分配改革等。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加强对改革推进过程中具体问题的研究,确保各项改革措施切合实际、收到实效。

六、深化开放合作,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主动融入国家开放战略,推进铁路、公路、水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成都新机场立项建设,形成融入全球经济的快速通道。瞄准世界发达经济体,密切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加快推动重点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强与泛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圈的合作,加快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加强重点产业、重点区域招商,继续办好“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和一批重要展会,抓好已引进项目跟踪落地。

七、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增加民生投入,扎实推进“十项民生工程”,办好一批民生实事。重视做好就业工作,加强技能培训,加大困难家庭人员就业帮扶力度。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完善基本养老和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深入实施“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健全精准扶贫机制,按照“先难后易”的思路,选准最贫困的村、扶持最困难的户、办好群众最急需的事,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八、科学务实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确保灾区和谐安定。抓好芦山地震灾区重建攻坚,确保明年完成城乡住房重建任务,加快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重建,继续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加大产业重建推进力度,努力实现灾区可持续发展。务实推进康定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加强重建机制和工作方式创新,用三年时间建成幸福美丽和谐新家园。

会议强调,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党委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至关重要的是主动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新要求,着力加强制度化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和专业化能力。一要把握大势、保持定力。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未来发展走势和新常态 “九个趋势性变化”,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定力,在顺应大势中有新作为。二要抓住大事、突出重点。更好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牵头抓好全局性阶段性重点任务,带动形成抓落实的工作合力。三要尊重规律、创新方法。作决策、抓发展,必须尊重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从基本省情、实践基础出发,更多依靠市场、依靠改革、依靠法治、依靠群众,加强舆论引导,使党委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更有成效。四要转变作风、主动作为。明年经济工作困难更多、压力更大,最需要的是工作“”字当头、落实“”字为先,以务实清廉的良好作风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认真领会中央和省委关于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部署,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确定明年经济发展目标,专心致志做好明年开局工作。要集中力量解决好推动工业稳定回升、提高产业投资比重、缓解融资难题、破解土地瓶颈制约和化解地方债务等全局性问题。扎实做好岁末年初关心群众生活工作,结合走基层活动,深入灾区、贫困地区和城乡困难家庭走访慰问、解决问题。扎实抓好安全生产,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确保全省大局和谐稳定。

会议强调,明年经济工作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现在最重要的是把各项部署和工作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各地各部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始终保持奋发有为、苦干实干的良好精神状态,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抓工作干事业上,确保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不断推动工作开创新的局面。

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党员副主任,省政府副省长、资政,省政协党员副主席,省法院院长、省检察院检察长和武警四川省总队政委出席会议。各市州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省直部门(单位)和部分国有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负责同志,部分民营企业负责人等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