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老省委书记去世 万里长子代表全家敬献花圈
原标题:他去世后,万里长子代表全家敬献花圈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张恩杰)原安徽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王光宇因病医治无效,于8月23日22时33分在合肥逝世,享年99岁。
看法新闻记者注意到,王光宇作为改革开放的闯将万里同志的老部下,曾用实际调查报告来支持万里推行安徽农村“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体制经济改革。
今日上午,记者采访了万里长子万伯翱。他表示,8月25日上午,已委托朋友敬献花圈。“王光宇叔叔退休后,曾多次来中南海看望过我父亲万里,捎来几罐安徽的茶叶。他们坐在一起畅谈安徽农村改革那些往事。”
(王光宇老人)他们被农民衣不遮体不敢下床刺痛
1977年6月,中央决定由万里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省军区第一政委。当时,万里面对安徽农民缺衣少穿、外出逃荒讨饭的困局亲自做了一次认真的农村调查,并指定王光宇和他一道。
王光宇在新的安徽省委班子中,算是一个老资格的农业书记。早在1954 年,王光宇就是安徽省委农工部部长,后升为负责农口的副省长;1957年便出任分管农业工作的省委书记处书记。
“我父亲万里和王光宇叔叔出行,同乘一辆车,从淮北到皖中,再到江南,他们事先不打招呼,说走就走,随时可停。从不搞让当地官员迎来送往,敬献鲜花那一套。也正因为这样,他们深入农村,了解到了实情。”万伯翱说。
就在安徽金寨山区,万里和王光宇看到当地农民家徒四壁,没有窗户,也没有电灯,在昏暗中度日。家里的孩子妇女躺在床上裹着破被褥,外面进来人,也不起身迎接。
“我父亲就觉得很纳闷,上前仔细询问,才得知他们家庭贫困到没有衣服穿,衣不遮体,怕见外人。这深深震撼、刺痛了我父亲,他没想到老百姓的日子穷苦寒酸到了这个地步。”万伯翱说道。
就这样,他们每到一地,便深入到村,走访到户,前后跑了20多个市县,跑遍了安徽大部分地区。加上王光宇这位老资格的农业书记介绍,万里对安徽农村工作有了深入了解。
他们表态支持小岗村“包产到户”
“值得一提的是,我父亲询问王光宇怎么加快秋种速度,王光宇建议,可以采取‘借地度荒’的办法,即将全省耕地借给农民耕种,充分发挥各自潜力,尽量多种一些秋季作物以度过灾荒。”万伯翱说,这一措施立竿见影,不仅激发了广大农民的抗灾热情,使全省最终超额完成了秋种计划,而且为在农村广泛推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提供了契机和良好条件。
“借地度荒”政策推行以后,肥西县山南公社小井生产队的老百姓积极性很高,并以“借地种麦”为名,把生产队的地都分到了户,成为最早包干到户的生产队。1979年2月6日,此事在常委会上引起不同看法。
(万里)“我父亲让王光宇发言,他先是回顾了1961年安徽推行‘责任田’的实际情况,说‘责任田’对恢复和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克服困难,对扭转局势起到很大作用。并表示可以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行,至少在生产落后、经济困难的地方可以先试行。对此,我父亲认为,王光宇对‘责任田’的回顾和发言对他很有启发。”电话里,万伯翱如此告诉看法新闻记者。
当时,万里下定决心,以山南公社包产到户作为省委的试点。后来,万里又专门开了一次常委会,会上仍坚决支持山南的工作,并决定派王光宇去肥西做好工作。王光宇到肥西后,传达了省委常委会的精神,支持山南区包产到户的做法,这样肥西就搞起了包产到户,面对严重旱情,却获得了粮食大丰收。
(王光宇老人[中])“紧接着,滁县地区的凤阳县搞的是包产到组,而小岗村在生产队干部严俊昌、严宏昌等的带领下,却秘密地采取包产到户的做法。后来县委知道后,还是承认了,并予以了支持。省里知道后,我父亲万里专门去了趟凤阳,给予肯定和支持。王光宇后来也去了一次,表示支持他们。这样,包产到户就在全省推行起来了。”万伯翱说道。
可喜的是,安徽省依靠“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的做法,积极推动全省的农业管理体制变革,使得安徽连续三年获得农业生产大丰收,万里也由此获得了“要吃米找万里”的美好口碑。
去中南海看望万里,他带的是安徽茶叶
“我父亲比王光宇叔叔大三岁,他们退休后均时有联系。王叔叔曾多次从安徽到北京中南海来看望我父亲,捎来几罐茶叶。坐在一起畅谈安徽农村改革那些往事,给我的印象是,他们都在为农民着想,农民生活过得怎么样,农村发展的如何,一直是他们特别关注的话题。”万伯翱说道。
(万伯翱)“我父亲万里2015年7月15日逝世,享年99岁。他在安徽的好多老部下都来北京吊唁送别他了,小岗村的父老乡亲在告别式上,打出‘万书记一路走好,想吃米找万里’的横幅,这让我们(家属)很感动,王光宇叔叔也送来了花圈表示哀悼。”万伯翱记忆犹新地回忆道。
而对于王光宇的逝世,万伯翱表示不胜哀痛。他已托安徽合肥的朋友小吴敬献花圈,并在挽联上写下“王光宇叔叔千古,万伯翱代表万里全家敬献”的字样。至于是否要参加遗体告别式,万伯翱称尚不确定,他最近心脏不太好,有病在身。还要看王光宇家属的治丧情况。
责任编辑:刘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