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居相融恩阳区扶贫攻坚谱新篇

07.02.2014  10:01

      2012年底,恩阳区有贫困户30812户、贫困人口93318人,占农业人口的17.3%;2013年底,恩阳区实现贫困人口人均增收850元以上。数据的对比,反映出恩阳区一年来坚持全域扶贫攻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保障改善民计民生、推进“六大扶贫工程”所取得的成果。

   建新居 乡村美丽如画卷

  “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1月20日,笔者在恩阳区恩阳镇高店子村一组村民陈顺琼的“巴山新居”前看到,新居的大门上已贴上了春联。“新房子里水电气早就通了,和城里一样没得啥区别。”陈顺琼高兴地告诉笔者,“再过几天,儿子、儿媳妇回来过年,看见聚居点这样漂亮肯定不敢相信。”在恩阳镇高店子村,一幢幢粉墙黛瓦的“巴山新居”错落有致,俨然一幅美丽画卷。聚居点内休闲文化广场、便民服务中心、购物中心、垃圾回收站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村民董治福的新房足有200平方米,客厅、卧室、厨房、厕所等分区合理,室内有洗衣机、平板电视等家用电器。

   产居相融 扶贫攻坚谱新篇

  作为村里首批入住的农户,说起现在生活的变化,董治福脸上掩饰不住喜悦:“我一共修了四次房子,以前住土坯房,每逢下雨天就害怕房子垮,现在住上这么明亮宽敞的小洋楼,这些都是连片扶贫开发政策带给我们的新变化。

  2013年,恩阳区以“巴山新居”建设为抓手、以扶持贫困人口为重点、以连片开发和整村推进为载体、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全力实施“六大扶贫工程”。2013年,全区建成聚居点45个、改造农村危旧房5950户,聚居农户4150户,完成总投资20.3亿元。扶持农村贫困人口1.16万人,贫困农民人均增收850元。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2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675元,同比分别增长17.7%、18.8%。

   兴产业 生态农业展新貌

  “我们这里空气好、环境美,比城里还漂亮,农耕园还可以让城里人体验种地乐趣。”恩阳区柳林镇钟家坝村村民韩良州不失时机对笔者打起了广告。在钟家坝村,按时“上下班“的村民、成排的银杏树、别具一格的农耕体验园展示着该村产业兴村的丰硕成果。

  恩阳高店子村“巴山新居”的聚居点,房前屋后蓬勃发展的庭院经济、一株株红叶黄连木,成了一道亮丽风景线。在高店子村,当地的农户以发展红叶黄连木为主,以“山、水、池、田、林”等生态资源优势打造山水田园、观光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在特色种植业发展中,高店子村农户用土地和劳动力入股,收益见效后实行产值分红,由过去的农民变成产业园区的工人。“以前村里一穷二白,根本没啥像样的产业,建起了巴山新居,也发展了支柱产业,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让高店子村民实现了新生活梦想。”村民满怀信心地说。

  2013年,恩阳区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增强“造血”功能、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坚持“产村一体、园村融合”,立足“生态、绿色、有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充分发挥产业园区的效益引导、科技示范和过程服务作用,着力带动贫困户发展现代农业、带动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突出“产业覆盖面、投资放大率、群众满意度”,推行“大园区+专合组织+小业主”的发展模式。

  目前,恩阳区建立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红色银杏产业园区、规模养殖示范园区。其中建成川明参、毛条、芦笋等农业产业园区5万亩,建成以柳林为核心的银杏产业园区3万亩,重点打造恩阳镇何家坝村兴旺绿色蛋鸡养鸡场,达到常年存栏100万只以上,新建4个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和4个标准化土鸡养殖小区,林下养殖规模达1万亩。

   大规划 扶贫攻坚奔小康

  笔者从恩阳区扶贫移民局了解到,2013年,恩阳区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扎实有序地推进了扶贫移民工作。但截至目前,恩阳区尚有8万多贫困人口,扶贫任务十分艰巨。

  “同步全面小康的难点在农村,而破解这一关键的就是全域扶贫攻坚。我们将始终坚持把扶贫攻坚作为一项统揽性工作,作为恩阳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基本的发展要素,大力实施‘巴山新居’工程。按照‘统筹规划、民生优先、整合项目、聚合资源、创新机制、突出效益’的要求,以贫困村为基本单元,坚持产业扶贫、能力扶贫、社会扶贫并重,大力实施‘六大扶贫工程’。”恩阳区委书记梁津华说,“2014年,恩阳区将围绕创建全国扶贫攻坚新示范,决战决胜以‘巴山新居’为抓手的扶贫攻坚工程。以‘助农增收、脱贫致富’为核心,深入实施‘三三六六’工程,努力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打好打胜全域扶贫攻坚战。

  笔者了解到,2014年恩阳将新规划建设聚居点20个,建成高店子村、钱库村、元窝村3个中心村,改造提升下八庙、群乐、茶坝等乡镇聚居点15个,保护修复玉井、义兴等乡镇聚居点10个。同时启动实施青木—明扬、柳林—万安、双胜—观音井3个片区连片扶贫开发,完成7个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贫困人口人均增收850元以上,全区减少贫困人口8500人以上。(李玉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