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民生直通车:发展循环经济 治理环境污染

06.03.2015  18:37

人物名片

钟勤建 全国人大代表、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

管爱国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内江市西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

四川在线消息 (四川日报记者张立东 四川在线记者杨琴 陈俊 摄影 喻茂 吴忧)今年全国两会,环保是一个热门话题。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同时指出,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今天,在全国两会现场,我们请来了全国人大代表、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钟勤建和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内江市西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管爱国来谈谈这两方面的问题。

问:治理灰霾,中央下了决心。四川也有了相应举措,今年预算1.3亿激励治霾,也出台了《四川省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激励办法》,治霾决心可见一斑,钟厅长,请你为我们具体介绍下?

钟勤建:大气污染防治,四川过去主要采取约束手段,今年则加入激励机制。省上专门安排了激励资金,按当年各市州目标完成情况,相应地给予奖励,另外安排一笔资金,作为这个市州,同比原来的改善情况,给予一定的激励。预计上半年就会实行,预算已经作了安排。

问:刚才说到了铁腕治理,如何来理解?记者注意到总理的一句话:我们一定要严格环境执法,对偷排偷放者出重拳,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对姑息纵容者严问责,使其受到应有的处罚。但不能回避的是,现实中,环保部门尤其是基层环保局遇到执法难,比如对一些纳税大户很“无奈”执法的困境。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钟勤建: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时候,企业经济压力比较大的时候,确实企业投入环保设施和运行确实会遇到困难。当地政府也会因为对经济造成不利的影响而有所犹豫,不够坚定,而使环保部门执法遇到一定的困难。这是客观存在的。

四川正在建立部门联动监管机制,争取在前端监管中尽量少出问题,当然如果超过了法律底线,环保部门会毫不犹豫地进行执法。而且,新的《环保法》出来后,执法力度肯定会加大。

问:报告提出,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内江建立了全省首个西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如何有效推进再生资源利用?

管爱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循环经济的发展已经提出了。过去大开发大生产大排放,通过发展以后,两个很现实的问题是,这种模式里面,很难有这么多资源去支撑;以及环境容量很难以承受。

产业废弃物利用以后变成发展模式,国外有很多成功经验。循环模式就是将废弃物尽量利用起来,而不是更多地开采资源。

西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基本做到了零排放。从园区来讲,在发展过程当中的压力非常大。我高兴地看到,从今年开始,新的环保法实施以后,我想循环经济会有新的很好的发展空间。

我认为产品生产要投放市场,必须要绿色生产,或者可以重税,去鼓励发展循环经济。

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的支柱产业。尽管有了首个西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但四川环保产业的发展还是没有快如预期,遍地开花。在两位代表看来,制约我省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哪些?如何才能突破?

管爱国:四川的环保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会非常大。因为一个环保产业发展的好和坏,决定当地经济发展质量的高和低。四川是经济、旅游、文化大省,环保产业有很高地位;另外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要提高发展质量,过去的发展模式会进行改变,环保模式会得到更高的地位。

钟厅长讲的问题,实际上说明了未来的潜力。我们知道,四川的汽车保有量,成都的汽车保有量全国排名第二位了。汽车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它肯定会报废,报废以后就是资源。你开发得好,就是新兴产业,这是巨大的产业。新的环保法出来以后,很多废弃物像过去那样简单处理,肯定是不可以了,是要承担刑法责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