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击 沉默的骡子
骡子在山路上。
王军在给自己的骡子卸载碎石。
卸载后,王军牵着骡子下山。
骡子队在马路上整齐的行走,300斤的骡子负载重量可达800斤。
两头负重300斤的骡子在经过索道桥时踩桥板扑倒在桥上。
这是318和317国道都不通过的甘孜州白玉县,从白玉县城通往建设乡德沙村的路是一条木制栈桥,2014年5月4日的中午,两头骡子在300斤石料的重压下踩断了中间的桥板,两条前腿从踩碎的木板处悬着,骡子发出粗壮的喘息声,无法挣扎,不能动弹。栈桥上有路过的藏民,手中旋转着转经筒,他口中念念有词:骡子啊,你还没有得到解脱。一群来自外地的游客都很惊诧。
骡子运输队的王玉海,在过往行人和同行的骡队乡亲的帮助下,先卸下骡子身上背负的碎石,然后手伸到骡子前腿根处,用力抬起骡子的前身。在查看骡子没有受伤后,王玉海把这两只骡子牵到骡队最后面,然后,引着另外5只负重的骡子,从桥靠左边的双层木板桥面上通过,骡子队受到惊吓,不愿意上桥,王玉海安抚了一会儿骡子队后,在同伴的协作下,前面牵引,后面驱赶,终于,王玉海的7只骡子过桥,其他8个同伴的50多头负重的骡子也一一通过。
这是从雅安出发的骡子队,距离白玉县路途遥远,大约有400公里甚至更遥远的距离,骡子来自遥远的雅安。作为一种陈旧的运输方式,它们在雅安已经找不到活路。
每天早上6点多,王玉海和同伴赶着骡子队,从白玉县县城旁边的住地步行约1小时到达德沙村,约8开始从离索道桥约300米的路边沙石场装运碎石。他们通常工作到下午5点,每只骡子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度,来回运送20次左右,每只骡子运输碎石大约在3000公斤左右。这些骡子正当强壮年,年龄大约在三四岁,通常在坡度在30度以下的,最大负重约800斤。
陡峭山坡,高海拔地区,一般负重300左右。“天好的时候每只骡子每天毛收入千元,遇到下雨雪天气大概两三百元。”王玉海说,他毫不讳言,如果给的价钱好的话,月收入大概在一万元左右。
骡子的饲料也大多从家乡雅安运来,干草加上玉米,因为骡子主要是白天干活,喂食主要在夜晚。不过,如果骡子骨折或其它重伤,就卖掉,肉贩子会杀掉后卖肉。
王玉海这次和同伴时为甘孜州白玉县电网建设帮运石材和钢材。他们全部都是来自雅安市石棉县,全队共有16人,均是同乡,约拥有100头骡子队。他们从3月初接到活后,租用大货车把骡子队运到白玉县,接着投入工程。白玉县因为交通阻塞,现在还经常陷入停电的困境。
“我们去过西藏、青海,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为青海到西藏的电网建设运输过钢材。”42岁的王军说,他们去过青海、西藏、四川西北部,反正都是公路难以到达的地方。
31岁的申万海,一直沉默寡言,从白玉县县郊的德沙村到山顶高处,每运完一次,他都会安静的坐在一边抽着烟,他进骡子队3年多,孩子才4岁。他说,自己也不会其他的本事。
继续通过白玉县城的欧曲河。这是一条漫长的河流,和中国的母亲河金沙江有不可分割的关系,骡子队再次通欧曲河小心翼翼,王玉海嘴里念念有词,走边边嘛,走边边嘛。不要再走已经虚幻的中间地带。我问王玉海,骡子能够听懂吗。他说,真的,它能听懂。
摄影陈杰
文字 陈杰 曹燕
目击骡子马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