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马年春节热词:“清明”气象鲜明

07.02.2014  12:41
        马年春节是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的第二个春节,公款吃喝、请客送礼现象已经大为收敛,“清明”春节的新气象越来越鲜明。
        此外,在这个春节,“马上体”新春走红,“微信红包”成为最热门拜年方式,发红包、抢红包、讨红包成为新年新时尚。还有,“除夕福利争议”“鞭炮放禁纠结”“H7N9疫情”等也成为百姓密切关注的事情。
热词一: “清明”春节
        由于公款吃喝现象已经大为减少,用公款购奢侈品送礼的歪风也得到了明显遏制,这个春节显现出的“清明”气象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这个春节,高档消费场所以及奢侈品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以前高高在上的茅台酒甚至出现了“超低价”售卖的罕见现象,而与此同时,面向大众、价格合理的“亲民”市场却红火无比。
热词二: “除夕福利”争议
        由于今年除夕不再是法定假日,让不少职场人士回家过年的脚步有些窘促。部分专家曾表示,除夕“不上班”其实是种“隐性福利”。事实上,不少公务员、国企员工却因为严规在即,不得不坚守岗位至下班时间,这种“明上班暗放假”的隐性福利饱受争议。
        多地高速公路当天也不再实行免费优惠。许多网友失望表示,除夕是国人心目中重要的节日,免费通行能不能“多这一天”,让更多返乡者享受到福利,也分散其他交通压力。
热词三: “马上体”走红
        农历马年来临,在网友的创意之下,“马上体”成为新春拜年中传播最快、认知度最高的新年吉祥符号。“马上有×”的系列文字、图片、视频也在微博、微信圈等各个社交渠道热闹传播开来。
        有声音则认为满屏幕的“马上体”反映了这个时代特有的焦虑情绪。其实,“马上体”不过只是一种祝福的形式,反映的是百姓幽默乐观的调侃方式。
热词四: 微信抢“红包
你抢到多少红包。”已经成为这个马年春节友人之间的时髦问候。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从除夕开始,截至大年初一16时,参与抢微信红包的用户数便已超过500万户,总计抢红包7500万次以上。
        虽然抢到的红包金额不高,但这种新鲜有趣的拜年方式十分有吸引力。漫天飞舞的电子红包悄无声息地撬开了储户的钱包,让不少金融机构直冒冷汗,纷纷效仿。
热词五: 鞭炮放禁纠结
        燃放爆竹是中国流传久远的习俗。可今年以来,雾霾锁城现象频现,尤其是春节前夕。对此,北京等空气污染较重城市,都明确限定了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时间和区域。
        一边是昭显喜庆节日气氛的传统民俗,一边是不停“爆表”的PM2.5指数。完全禁放,不符合中国传统习俗,但有必要明确限制燃放时间、地点和爆竹种类,以减少燃放量,毕竟雾霾天气正在倒逼我们逐渐改变烟花燃放习俗。
热词六: H7N9疫情
        作为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H7N9禽流感自去年3月底在国内出现,春节期间,江苏、湖南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案例。
        经历了两轮H7N9疫情之后,家禽业遭受重创。家禽业联合向各级政府递交公开信,请求“停止实行H7N9的每例通报”,由此引发“”流感定名之争。
        不少专家认为,与其争议不如尽快加强对活禽市场的规范管理。
热词七: 海外旅游
        从法国香榭丽舍大街到澳洲大堡礁、从东南亚古刹到大西洋海岛,作为《旅游法》颁布后的第一个春节,漂洋过海成为旅游时尚首选。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预测称,今年春节期间,出境游将首次超过国内跨省游。
        在许多人眼里,避开繁琐的春节礼节,以出境旅行的方式过一个休闲、舒适、放心的假期,未尝不是另一种别致的春节体验。
热词八: 互联网家电
家庭互联网”概念的兴起,带来了互联网家电的火爆,网络电视、网络空调等职能家电产品相继进入普通百姓家庭。
        相对传统电视,价格亲民是国产互联网电视的一大优势。市面上40英寸左右的互联网电视的最低售价只有1499元。
        对于互联网家电逐渐走红,技术经济观察家瞬雨说:“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是大势所趋,将涉及各个领域。国内家电企业一定要有互联网思维,参与到新一轮家电技术革命创新浪潮中来。
        新华社记者  张紫赟(据新华社北京2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