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存量 打破小微融资结构性制约

08.08.2014  11:59
核心提示:从货币总量来看,市场并不缺乏流动性,但与此同时,多数小微企业仍然感到融资难、融资贵。究其原因,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小微企业融资结构性问题突出是主要症结。打破当前融资的结构性制约、加快盘活信贷存量的节奏,以更有效地释放存量资金,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同时也更符合银行发展的长远利益。

 

      从货币总量来看,市场并不缺乏流动性,但与此同时,多数小微企业仍然感到融资难、融资贵。究其原因,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小微企业融资结构性问题突出是主要症结。打破当前融资的结构性制约、加快盘活信贷存量的节奏,以更有效地释放存量资金,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同时也更符合银行发展的长远利益。

      尽管上半年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而在国家和监管层的政策引导下,银行金融机构配置到小微企业等领域的贷款比例也在逐步提高,但从小微企业的实际感受看,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似乎并未得到大的改观。

      对此,一些观点寄望于进一步放松贷款规模控制。而事实上,当前我国货币信贷存量较大,增速也保持在较高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症结无疑凸显了结构上的弊端。为此,央行强调,不宜依靠大幅扩张信贷总量来解决结构性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在不大幅增加信贷总量的同时,使小微企业获得更多的信贷支持?业内专家认为,盘活信贷存量、打破当前融资的结构性制约,才能更有效地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融资结构性问题凸显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6 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4.7%;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0%,比年初增加5.74万亿元,同比多增6590亿元。从货币总量来看,市场并不缺乏流动性,而且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近期也一直徘徊在较低位置。但与此同时,多数小微企业仍然感到融资难、融资贵。

      究其原因,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小微企业融资结构性问题突出是主要症结。

      “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转型方向的企业难以获得资金,但是产能过剩等不符合经济转型方向的企业却占用了大量的信贷资源。”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谢辉博士分析,产能过剩的诸多行业对资金价格并不敏感,之前占用了大量信贷资源,当前经济形势下更需要资金不断“输血”才能维持,这样就挤占了其他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融资机会;另一方面,不良率的高企让银行对于信贷资金的投放更加谨慎,银行对风险把控的不确定性和小微企业强烈的融资需求形成了尖锐矛盾。

      谢辉认为,在当前货币总量已经很大的背景下,加快盘活信贷存量的节奏,更有效地释放存量资金显得更加迫切,也更符合银行发展的长远利益。

      盘活存量步伐加快

      应该说,今年以来,银行业盘活存量的步伐明显加快。

      5月以来,信贷资产证券化迎来了一轮发行热潮。5月份单月发行额度达到284.8 亿元。由于监管层的鼓励加之银行自身资产出表需要,银行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资金的热情一直在延续。

      通过信贷政策投向引导,商业银行在盈利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将有限的信贷资源更多地配置到小微企业、个人经营贷款等领域。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金融机构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7%,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5.6 个和2.3 个百分点。

      为落实银监会对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增量“两个不低于”的目标,各家银行通过单列小微企业信贷计划、优化信贷结构、腾挪信贷资源,在盘活存量中扩大小微企业信贷增量,在新增信贷中增加小微企业贷款份额。

      银行业还不断加大创新力度,确保盘活的存量资金能够切实惠及小微企业。据记者了解,中行陕西省分行在原信贷工厂模式下创新推出了中小企业新模式授信业务,截至6月末,该模式的授权网点覆盖率已经从年初的65.93%提高到78.02%;中小企业授信余额30.78亿元,较2013年末新增9.51亿元,增幅达44.71%。

      此外,交行计划在未来3年实现小微信贷占比提升2个至3个百分点,并重点发展单户授信额度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

      未来空间与潜力何在

      尽管银行业在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融资便利性方面做了不少探索,但当前如何调整结构、更好地盘活存量释放信贷资金亟待更进一步。那么,未来盘活存量的空间和潜力何在?

      “银行贷款80万亿元的存量,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盘活1%,就能大幅度增加有效供给。”谢辉向记者分析,实际上,6月以来,监管层将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行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意图就是要加快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

      确保信贷资金从产能过剩领域有序退出,也是盘活存量的题中之义。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产能过剩行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4%,增速较去年末回落1.1个百分点。

      那么,如何保证盘活存量释放的资金真正流向小微企业?

      如果单纯依靠市场化的途径,小微企业的融资与大型企业相比显然不具有竞争优势。对此,谢辉认为,除了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外,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仍有继续实施的必要。

      “在信贷总量不再大幅新增的情况下,为确保商业银行将盘活的存量资金用于支持小微企业,监管机构在释放制度红利的同时,还需加强窗口指导和行政监管的力度。”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客座教授苑德军认为,在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总体偏高的情况下,相关监管政策的调整也显得更加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