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盘活公积金离不开市场配置力量
如何盘活公积金、多元化使用公积金是实行了22年的广州公积金制度目前面临的改革难题。
不久前,青海省出台了文件,职工因患特种病、慢性病等重大疾病造成家庭生活严重困难的,凭职工医疗保险主管部门出具的证明,可以提取本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
此做法并非青海首创,几年前,四川成都、广元、宜宾,江苏苏州,湖南湘潭等地也开展了职工患重大疾病提取住房公积金的业务。浙江宁波甚至在探索适婚青年结婚购房可提取父母公积金。
各省市“提取公积金治病”的探索凸显住房公积金覆盖面依然单一。
2012年广州公积金中心余额为881.95亿元,当年,公积金理财增值收益为28.06亿元(含缴存者的利息17.12亿元),增益率为3.78%,远低于银行6%的贷款利率。如此巨大的资金如何让它合理使用,这是盘活公积金的关键所在。
从曹志伟等8名广州市政协委员在广州两会上“呛声”公积金制度的调研中看,公积金使用功能单一,无法与快速发展的社会现实相适应。特别是在房价高涨的今天,越是买不起房的中低收入家庭越难提取公积金。
笔者认为,盘活公积金离不开政府部门创新管理公积金制度。新加坡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建立公积金制度,其初衷与国内“职工互助购房”的初始设计相同,随着不断完善改革和健全保障功能,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已经从单一的养老保障功能,发展到集养老、医疗、教育、住房、投资、保健等等于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在盘活公积金多元化使用上,新加坡的方式值得一学。在数名政协委员的调研中,特别是对提取公积金购房信心不足的部分人员,对公积金多元化使用呼声较高。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公积金更要考虑家庭的作用,扩大家族使用公积金互助的作用是一项改革必须的举措。
盘活公积金离不开市场配置之手。就算是公积金制度实施成熟的新加坡,也依然存在保值增值问题。公积金存在贬值的风险,加强投资,促进保值增值是公积金制度发展过程中一项艰巨的任务。在新加坡,缴存公积金的账户保证留足一定资金后,成员可以将剩余的资金投资于固定存款、政府债券、法定机构债券、购买年金、购买保险和信托基金等等。
公积金制度的发展始终与我国国情相结合,虽然无法用一个公平保障制度来覆盖全体市民,但是也不能过于两极分化,导致“劫贫济富”格局不断扩大。因此,让公积金进入到市场化运营,或者交由银行投资打理,是促使公积金保值增保的关键所在。马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