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空宅遭盗墓者挖洞续:同行竞争常相互举报
法制晚报讯(记者 崔毅飞)昨日,本报报道了朝阳区北石家村8号院腾退待拆迁的空宅出现多处探洞。记者调查发现,该宅院所在地此前为一处清代古墓,探洞很有可能是盗墓人留下的。
昨天下午,朝阳区文物部门相关负责人已赴现场进行查看,发现该住宅的确存在盗挖的迹象。据其介绍,这类情况在拆迁村比较多,挖宝同行间还存在“竞争”,曾相互打电话举报对方。
新闻回放 拆迁村空宅现多处探洞
北石家村系朝阳区将台乡东八间房村属自然村,现正进行腾退拆迁。近日,文物爱好者宋先生发现,北石家村8号院的房屋内外出现了多处探挖痕迹,其中探洞多达20余处。
据记者了解,此地曾是清代福州将军石文炳墓,地表建筑已经无存。当地村民证实,上周六晚上,有人来这里探挖宝物。
盗墓史研究学者倪方六告诉《法制晚报》记者,根据痕迹判断,现场多个探洞为探铲(洛阳铲)所留。
文保部门 盗挖者乘虚而入难杜绝
昨日,朝阳区文化委员会文物科接到记者反映的情况后,已会同地方主管领导赴现场查看。文物科负责人任友向记者证实,北石家村8号院的确存在盗挖的迹象。
任友分析,8号院村民已经搬走,钥匙交给了拆迁公司,但房舍尚未拆除。拆迁村比较乱,以前村里有联防队,还能进行巡视,但大部分村民都搬走以后,联防队也就解散了。
“挖宝人”就是抓住这个空当,趁夜色探宝。这些人往往做了前期调查,比如和当地老百姓聊天打探线索,确定了位置晚上就开挖,基本上是昼伏夜出。
但对于该宅院文物情况,任友表示还需要进一步了解。
任友坦言,现在杜绝这类情况比较困难,地下未知文物的寻找应该属于考古发掘。现在的保护理念是,轻易不进行主动发掘,“能不挖就不挖”,尽量不去影响文物的存在。也就是赶上建设项目,文研所才会进行勘探,进行被动式的发掘。
据记者了解,朝阳区文保部门在工作当中,一旦发现散落的石刻文物,都会立即进行集中保管。
讲述
挖宝人不止一拨儿
同行间常相互举报
对于“挖宝人”这一群体,任友也有所了解。他介绍说,这些人有的是挖地下的铁管、地漏之类的金属物,也有专门进行挖宝、盗墓的,而且有人曾挖到过文物部门并未发现的地下墓葬。文保部门也经常接到相关举报,也配合公安机关办过类似的案子。
任友介绍,他们发现举报人中有普通市民,竟然也有“挖宝人”。这些挖宝的不止一拨人,同行相互“竞争”的情况也有发生,他们都有朝阳区文物科的电话,同行之间还经常相互举报,电话里都说得非常“专业”。
任友提醒,群众如果发现类似情况应该及时报警并向文物部门举报。同时希望基层政府,在搞拆迁开发项目之前,能将安全工作做得严谨一些。文/记者 崔毅飞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