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监管之争升级:工商总局翻旧账淘宝投诉司长
养痈成患。这是后汉书中一句表示“留着毒疮不去医治,就会成为祸患”的话,被国家工商总局拿来形容当下阿里巴巴集团对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存在问题的不够重视。
昨日(1月28日),国家工商总局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司以一篇7000多字的《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郑重回击阿里系。这是工商总局网监司联合六省工商局网监机构负责人所形成的意见。
这些意见形成汇总于去年7月,彼时工商总局在浙江召开行政指导座谈会,会上共指出阿里系存在25个问题,但为不影响阿里上市,座谈会以内部封闭的形式进行。工商总局表示,现今如实披露的原因是 “鉴于目前监管形势,廓清种种认知”。
昨天下午,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出面回应表示,“假货是所有商业模式发展的硬伤,假货不是淘宝造成的。淘宝只能认下它,解决它。”昨日下午,阿里巴巴方面宣布,成立由300人组成的“打假特战营”,配合与政府部门、知识产权权利人以及普通消费者解决假货难题。
值得注意的是,《电子商务法》目前已经完成基本框架,预计2018年正式推出实施。业内认为,阿里巴巴和工商总局这场争论对这部法律的制定将造成深远影响。
白皮书揭露阿里系25个问题
国家工商总局昨日披露的《白皮书》显示,2014年7月16日,工商总局网监司行政指导工作小组联合浙江省工商局、杭州市工商局(市场监管局)在浙江省工商局召开了行政指导座谈会,阿里巴巴集团主要负责人员及核心部门管理团队与会,接受行政指导。
按照目前公布的内容,工商总局网监司在座谈会上指出了阿里系所存在的5个方面19个问题,随后各地工商局代表补充指出了其他6个方面的问题,包括主体准入把关不严、对商品信息审查不力、经营者违规促销、存在商业贿赂行为等等。
对此,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浙江省某厅官员通过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表示:工商总局发《白皮书》的方式值得商榷,既然发现淘宝存在这么多问题,应该直接出具行政处罚决定,淘宝有疑议,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乃至行政诉讼。发个《白皮书》只是告知社会,而没有采取措施,工商总局想采用相对温和的做法,反而给淘宝留下了情绪执法的口实。
按照《白皮书》披露的信息,工商总局网监司认为,此次行政指导座谈会已经使阿里巴巴集团管理层 “从自我陶醉状态中清醒过来,促使他们切实提高了对问题严重性的高度关注和加快采取措施予以改进的紧迫感”。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此次《白皮书》的发布并不是针对淘宝,但淘宝网在网购市场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获得的用户有多大,所占的市场份额有多大及享受的收益有多大就应该承担多大的社会责任。
淘宝投诉工商总局司长
1月28日下午,记者从阿里巴巴获悉,淘宝网已经即时成立由300人组成的“打假特战营”,配合与政府部门、知识产权权利人以及普通消费者解决假货难题。
马云公开回应表示,“假货是所有商业模式发展的硬伤,假货不是淘宝造成的。但这种责任。淘宝只能认下它,解决它。解决假货和知识产权的问题就是解决淘宝的生存问题。社会问题不能靠一个公司,一个平台来单干。我们必须动用一切资源和力量,通过社会共同治理。”
阿里巴巴表示,目前阿里巴巴集团投入在消费者保障及打假方面的员工超过2000人。此外,阿里巴巴还招募了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的540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负责配合进行日常线上巡查和抽检等。
淘宝官微下午继续发声,“我们欢迎公平公正的监管,反对不作为、乱作为、恶作为。针对刘红亮司长在监管过程中的程序失当、情绪执法的行为,用错误的方式得到的一个不客观的结论,对淘宝以及对中国电子商务从业者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我们决定向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投诉。”其后,淘宝方面多次向记者强调,其投诉的主体是刘红亮司长个人,而不是工商总局。
资深电商分析人士李成东表示,阿里巴巴对工商总局“爆料”的回击至关重要。2012年,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将淘宝网从黑名单中删除,理由是“因为该公司过去一年间做出了引人瞩目的努力,与版权所有者或行业组织展开了直接或彻底的合作,对其网站展开清理。”如果不能平息来自中国工商总局的售假质疑,阿里巴巴将在资本市场承受巨大压力。
国内一位电商高管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基本收益回报上讲,电商本身对售假是排斥的。售卖假货的利润相比售假对品牌的损害,相差千倍万倍。但是从经营现状来讲,电商平台根治假货十分困难,尤其是相比自营模式的电商,平台模式电商面临更复杂的问题。
上述人士表示,数以百万计的卖家采购、仓储分布在全国各地,寄望通过电商来做到正品把控,从实际操作上来讲是不现实的,“监管上,目前国内电商行业还没有统一的监管标准,基本上依靠行业自查,一个商铺在天猫售假被查,换一个马甲到另外一家电商,照样可以营业。如果能够出台一个科学有效的标准,所有电商都是乐意接受的。”
值得期待的是,北京市副市长程红近日透露,北京市工商局受国家工商总局委托,承办全国电子商务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监管系统,今年平台一期将上线。据介绍,该监管系统,将打破电商监管的地域界限和部门界限,平台上线后,将推出电商“黑名单”,方便消费者识别。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各大电商方面求证得知,已经得到工商总局相关部门就此事约谈。
争议或影响立法
事实上,无论是国家工商总局还是淘宝网,都对假冒伪劣深恶痛绝。不过目前还没有一部全国性的专门规范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面对当下日益泛滥的网购陷阱,究竟该如何监管?
曹磊认为,对于打击网络售假,国家应该制定相关规定,电商平台上的卖家不仅要在平台上进行备案,还要实行工商备案,平台的“家法”备案后就变成全国的“国法”,这样商家违法成本就会提高。
据记者了解,在2013年底列入全国人大财经委、法工委的立法日程的《电子商务法》目前已经完成基本框架。根据立法时间表,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开展并完成法律草案起草,2018年正式推出实施。参与此次立法工作的刘春泉对记者表示,“工商总局也是参与立法单位之一,阿里巴巴和工商总局这场争论也将影响法律制定。”
人民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史际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就当前的监管而言,实际上不需要专门立法。网络上买卖东西跟我们平时去菜市场买东西没有本质区别,都是达成一个承诺,都要遵循不欺诈,商品质量都要符合法定的或者是双方约定的要求。
实际上2014年实施的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网购的一些细节已经做出了详细规定。史际春表示,目前大多数国家也没有专门针对电子商务的法律,但是这些国家网上购物也都表现很好,这就依赖于一般的法制水平,这包括投诉机制、行政监管机制是不是健全,法院受案是不是及时便捷,判案是不是公正等。(每经记者 原金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