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平原经济区24小时监控水情 成德绵乐资眉联动防汛
成都流域汛期水流走向 制图 姜宣凭
5月12日,成都洞子口水闸河段工作人员正在清理垃圾。
原标题:成都平原经济区24小时监控
华西都市报记者 罗琴 田雪皎丁伟唐金龙张路延袁慧君摄影雷远东
自5月1日起,成都正式进入汛期。从岷江流域到沱江流域,围绕“水”字,成都平原经济区可谓做足了文章:水从哪里来,流往哪里去,成都平原经济区已实现了24小时监控,成德绵乐资眉已拧成一股绳,联动防汛。
“汛”是一种江河定期的涨水现象,其中江河连续涨水的时期即为汛期。每年汛期,集中了全省40%人口的成都平原经济区也面临巨大考验,加之经济总量占全省60%,是西部地区城镇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也是全省最发达的地区,一旦发生汛情,生命财产方面的损失巨大。
5月12日,华西都市报记者兵分几路,对成都、德阳、乐山、眉山、资阳等城市的江河防汛工作进行探访,对话五地防汛办负责人,梳理出了洪水的来路和去向,以及各地对此的预案准备,呈现出成都平原经济区的防汛联动大地图。
资阳今年创新使用无线预警广播,汛期如果遇到山洪、泥石流时,可通过无线预警广播,组织涉险人员进行疏散。
A 水的来处与去向
成都:水从都江堰来,经府河汇入岷江
金堂:水从德阳、广汉以及新都、青白江(地名)等地的5条河(毗河、中河、北河等)来,在金堂境内汇入沱江,再经几十公里汇入下游的简阳。
资阳:水从金堂来,先后流经简阳、雁江,然后流向内江。
眉山:水从岷江,青衣江来,最后在宜宾汇入长江。
乐山:眉山流下来的岷江、青衣江,雅安流下来的大渡河,在乐山大佛脚下“三江汇流”,仍以岷江之名一路向东南奔腾,经五通桥、犍为后进入宜宾境内,并在宜宾汇入长江。
广汉:从彭州流下来的湔江(在广汉境内又名鸭子河)、从青白江流下来的青白江,从德阳流下来的石亭江、绵远河,穿广汉而过,最后在下游的金堂县赵镇汇流,进入沱江,经简阳资阳内江等城市,最后在泸州汇入长江。
B 应对汛期各有招
成都 洞子口监测点 全年365天24小时监控
5月12日下午2点,成都洞子口沙河边,成都河道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小刘目不转睛地注意着上游来水,这里是上游来水进入成都中心城区后的第一个监测点。全年365天都有人值守,由于几天前雷雨击坏了监控设备,最近几天的监控全靠目测。
“多年来,成都防汛工作已经很成熟了,今年的联动和防汛预案没有大的变化;仅有一些细节上的调整。”成都河道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游来水进入中心城区后,位于成都洞子口的监测点是一个严密监控的点位,这里全年365天都有专人监控,进入汛期后更是24小时值班,负责动态掌握水位水量变化情况。
“为了第一时间掌握上游来水时情况,我们也同时和东风渠保持联动。”该负责人介绍,上下游沿线城市保持联动是多年惯例。当上游来水量大的话,洪水可从毗河分流,流入新都,青白江和金堂。
据悉,成都中心城区的河道防汛工作随时和东风渠管理处保持联系,双方的调度中心是相互衔接的。一旦有江河水量变动的信息,东风渠管理处将立即通知下游中心城区和成都市防汛办,至于重大的防汛信息发布则由成都市防汛办负责。
资阳 启用广播疏散 提前规划好避险路线
资阳市防汛办主任唐锐介绍,资阳334个山洪、泥石流等隐患点,都已安装了无线预警广播,今年汛期内可全面启用。“如果灾害发生需要转移人员,除了短信平台统一通知外,居住较散的隐患点,通过高音喇叭呼喊,能及时组织疏散。”
唐锐说,沱江流经的简阳市和雁江区,沿江乡镇成为重点监控点,“我们与上下游防汛办联动,乡镇设立专门监控负责人。”进入汛期后,资阳市防汛办派专人24小时监控从金堂水文站发布的汛情,“根据金堂发布的汛情,我们马上测算,根据资阳境内的雨量和河流流量,算出洪水在资阳境内是多少年一遇,然后启用相应的应急预案。”
为应对沱江以外的小河流汛情,资阳各县(市、区)也派人“盯水”。“目前我们印发了防汛手册,各隐患点群众避险路线也提前规划好了,可以做到有序疏散。”唐锐说。
乐山 建立信息互通机制 多渠道通报险情
乐山市防汛办副主任许克俊说,乐山各市州防汛办之间建立了信息互通机制,险情发生时都会及时上报和通报。除岷江外,乐山市境内的大渡河、青衣江、马边河、官料河还建立了防汛调度联席会议制度,“小到日常雨量监测,大到主干流决堤,出现哪一级险情,通报到哪一级部门,都有相应的标准。”
“联动方式也多种多样。”许克俊以信息通报为例,可以先上报省防汛办,由省上通知相关市州,也可直接通知兄弟市州。情况紧急时,甚至可以直接通知相邻兄弟市州下辖的县级防汛办。通报的方式也很多,主要通过电话通报,也可通过市州防汛办的QQ群、市内区县防汛办的QQ群通报,“通信中断了我们还有海事卫星电话。”
眉山 与成都信息共享 应对汛期的杀手锏
眉山境内有两条主要水系,分别是岷江和青衣江。每年汛期,当成都、雅安等上游地区降雨量过大,都会给地处下游的眉山防洪带来不小的压力。12日,眉山市防汛办副主任闵亮却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没有短板的木桶”来形容眉山市区防汛封闭圈。
“每个地区的堤防工程的抗洪标准并不完全一样,如果有哪个环节特别薄弱,汛期到来时,就很容易成为隐患,甚至造成整个区域防汛系统的崩溃。但近几年,随着两大水系两岸经济的发展,基本上每个地区都完善了相应的堤防工程治理和应急机制,消灭了原本存在的短板。”闵亮说。
除了堤防工程的严防死守,信息的透明共享也是应对汛期的杀手锏。2011年,眉山与成都等上游城市建立了水情互通机制。“以往上游地区突然加大放水量,会给眉山造成一定压力。比如通济堰流经眉山,源头却在新津,每当开闸放水比较突然时,都会给眉山造成影响。而建立了水情互通机制后,及时传递闸坝运行状态,加强雨情、水情互通,避免了突发洪水措手不及的状况。”闵亮说。
广汉 加固堤防 高科技与土办法结合
2013年7月8日、11日两场特大洪水,将广汉变成一片“海洋”。一时间,三水、连山、松林告急。“这是50年一遇的洪灾,镇上那些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洪水。”广汉市三水镇镇长许必勇说。
“今年,在组织应急方面,我们采取高科技与土办法结合的方式。每个村和重点社我们都配备了10公里畅通的对讲机,村村通高音喇叭也在汛期前全部检查畅通。”许必勇说,对一些重点村组配备了传信员、扩音器和铜锣,“有时候土办法还是很管用。”
在“盯水”方面,广汉除了与彭州、青白江合作联防联控外,还建立了多个水位监测站,实时监测水情变化。“我们正在制作一张疏散简图,将房屋院落周边的安全区域和疏散路线绘出来并印发到每家每户,从而实现人员安全度汛。”许必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