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边县三创“扶贫车间”模式促贫困群众稳步增收

03.11.2017  00:51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盐边县积极探索贫困群众致富路径,建立众筹、雁归、内需三种“扶贫车间”模式,实现贫困群众稳步增收。

众筹“扶贫车间”模式。依托挂帮部门、企业、社会爱心人士等,借对口援建、扶贫日之机,在全县发起组建众筹“扶贫车间”模式。共众筹“扶贫车间”资金8300万元,帮扶贫困村建立养殖基地3个、养殖小区3个、育肥基地1个、科技示范基地7个,培育党员示范户、科技示范户400余户,实现贫困群众就业62人,覆盖贫困人口1.4万人。
雁归“扶贫车间”模式。激励和引导贫困村已移居外地的致富能人、成功人士等返乡创业,建立雁归“扶贫车间”。通过“资源变股权、土地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方式,成立种养殖专合组织34个,养殖牛、羊等家畜5万余头(只),发展青椒、核桃、桑树等特色产业16万余亩。根据认筹份额,将贫困户生产的产品按不低于市场价由认筹人买回,实现贫困群众既可在合作社打工,还可按股分红。目前,雁归扶贫引进资金820万元,带动地方农民投资440万元,实现贫困户“就业”143人,预计可帮助贫困户增收1500多万元。

内需“扶贫车间”模式。立足工矿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学校、超市等内需潜力,以帮扶为纽带,实施农企、农校、农商、农超对接,建立内需“扶贫车间”,扶持贫困村发展种养殖基地,有效解决贫困户农产品销售难问题,扫除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后顾之忧。在格萨拉乡启动了“快递+助农电商”示范点,在市区设立了“盐边县乡味村鲜农特产品直营店”和“精准扶贫超市”,与成都益民菜市达成了意向性合作,与四川农业大学签定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目前,盐边县80%以上贫困村建起了农产品保供基地,带动当地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业,并与市、县、乡(镇)三级学校、企业、机关食堂建立购销关系,有效拉动种植养殖内需消费,增加了困难群众的收入。消费式内需扶贫对全县35个贫困村、1.5万困难人口脱贫致富产生了积极效果。

四川南充构建就业扶贫“四梁八柱” 近12万贫困劳动者实现转移就业
  近年来,四川省南充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脱贫目标,人社部门主动承担就业扶贫“贫困户家庭至少要实现一人就业”主体责任,按照“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思路,精心构建“四梁八柱”工作架构,推动15.扶贫与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