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亭农业产业化之路愈走愈宽

28.04.2014  10:15

 

日前,记者前往盐亭县农村采访,但见一个个生态种植场、特色养殖场星罗棋布在“希望的田野上”,一口口山坪塘碧波荡漾、鱼跃碧池,一处处基础设施建设工地热火朝天,一座座青山绿树竞翠,一条条乡村水泥路纵横交错,连着千家万户。这是该县发挥绿色生态优势,确保农民增产增收,谱写农业发展七彩篇章的结果。

 

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 。盐亭县坚持“产村相融、城乡统筹”方针,充分利用各地自然资源条件,成片推进梓江流域省级新农村示范片提质扩面,突出做优产业、做强基础、做美村落民居,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的思路,巩固西部花都,提升西部水产,启动钟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西部水产鱼博馆建设正有序推进、星级渔家乐等建设紧锣密鼓地进行,建立渔业专合社,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集养鱼、观鱼、钓鱼、食鱼为一体的复合产业;坚持特色产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大大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柏梓、富驿、两河、毛公等新农村建设基础较好的乡镇进一步整合了资源,连片推进,大大增强了示范带动作用。

 

切实抓好农业生产 。盐亭县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了农业机械化耕种水平,各乡镇普遍建起了1个农机专合社。县农业局切实做好土地撂荒的专题调研,落实110万亩粮油种植面积,减少了土地撂荒现象。强化病虫害防控措施。全县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现粮油“稳中有升”。以生猪、小家禽、牛羊为主,着力培育以柏梓、黑坪等北部山区为重点的畜禽养殖基地建设。加强对汇源牧业核心场、佳贝特蛋鸡养殖等重点养殖场建设的指导工作。一年来,全县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8个,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发展果蔬、牛羊、中药材、水产等特色种养业。富驿镇万亩绿色水果基地建设,两河、毛公现代农业万亩示范片建设,玉龙核桃园建设,成效显著。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盐亭县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突出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围绕毛公、两河等乡镇新建梓江上游沿岸高标准农田示范片2.5万亩;着力抓好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病险水库整治、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新增和改善有效灌面6.5万亩,恢复蓄引提水能力1280万方。确保农业旱涝保收。

 

全力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盐亭县落实责任,强化举措,用好“锄头”,管好“斧头”,创新造林机制,鼓励公司、专合社、大户造林。重点抓好梓江、湍江两岸工业原料林栽植,突出因地制宜、连片发展、先造后补等特点。发展工业原料林1万亩,重点打造玉龙照红村万亩核桃产业园、梓盐核桃走廊。全面启动建设珍稀树木植物园1个、党员干部义务植树基地2个。

 

深化农村产权改革 。盐亭县探索农村房屋产权、土地经营权、林权抵押及质押机制,提高金融支农信贷能力。创新土地流转模式,鼓励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等方式发展现代农业。一年来,全县新增流转土地面积3万亩,新发展农业专合社20个、家庭农场10家。发展“名优特新”农产品创建活动,重点抓好嫘祖核桃、特色种养殖业品牌打造。

 

认真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盐亭县核准贫困对象,建立台账,实施精准扶贫,实现贫困对象帮扶全覆盖。贯彻县、乡、村三级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活动,对特困户实行点对点重点帮扶。农口各部门督促农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带动3-5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县工商局、工商联发动工商企业深入农村扶贫济困。部门联动出实招,县财政局加大了扶贫投入力度。加大了对困难群众的培训力度,实现1.2万贫困人口基本脱困。解决3.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高度重视促农增收工作 。盐亭县大力挖掘增产增收潜力,建成高产、高质、高效“三高”农业基地20多万亩。实行36个乡镇党政一把手负总责,按年均增长15%的奋斗目标增添措施,切实做好促农增收各项工作。

 

盐亭县谱写农业发展七彩篇章,大大推进了盐亭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如今,全县农业产业活力四射,农民收入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农民人均纯收入正以年均近1000元的速度递增。(绵阳日报 记者张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