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冰冷”的角落迸发出耀眼的“火花”——中秋节的“温暖剪影”
新华网四川频道9月8日电 题:在“冰冷”的角落迸发出耀眼的“火花”——中秋节的“温暖剪影”
本网记者 董小红 胡旭 吴光于
大山深处的留守家庭,抢救伤员的急诊室,收养孤儿的儿童村……中秋佳节承载着每一名中国人对家的眷恋。在这些看似“冷冰”的角落,迸发出了耀眼的“火花”,上演着一个个暖人故事。
“意外”团聚的农村留守家庭:“爸爸回家,手就不痛了”
中秋节,眉山市慈航镇观音村72岁的村民方成元起了个大早。他将刚收割的稻谷摊晒在院子里后,跑进厨房忙活了起来。
“过去过节,家家户户都热闹得很。现在,年轻的都出去了,过节也越来越不讲究了。这次因为儿子在家,才专门准备一下。”方成元说。
方成元的儿子方勇军长期在外务工,一家人已好多年没在一起过中秋了。不久前,方勇军在工地上不幸被割断了一根手指,暂时回家养伤。
方勇军出意外那天,孩子们正在放暑假。6岁的小女儿方舒婷趁家人不注意偷跑出去玩,姐姐方丹找了几个小时都没有找到,拨通了爸爸的电话。
或者正是这个电话,让方勇军分了心。虽然妹妹后来在邻居家里找到了,但爸爸工作时却发生了意外。
中秋节,爷爷奶奶准备了丰富的饭菜。桌子上摆放着10多块月饼,两个女儿抓起一块,跑去送给爸爸、妈妈。
“真乖!爸爸回家,手就不痛了。”方勇军轻轻抚摸着孩子的脸。
欢乐的SOS儿童村:“他们都是孤儿,更要让他们找到家的温暖”
中秋节,在成都市SOS儿童村,社工志愿者张必荣和同事们正紧张地布置场地,孩子们正认真地彩排节目。今天晚上,一场联欢晚会将在这里举行。
儿童村收养了100多名失去双亲的孤儿,组建了15个家庭,由15名“专职妈妈”和4名阿姨共同抚养。
12岁的藏族女孩卓姆正加紧排练。今晚,她不仅要担任主持人,还要用古筝弹奏一首《浏阳河》,表达自己对“妈妈们”的祝福。
这是卓姆入住儿童村的第六个中秋节。她在“家”里排行老五,“哥哥姐姐”有的已参加工作,下面还有好几个“弟弟妹妹”。平日里,她经常帮“妈妈”一起照顾“弟弟妹妹”。
在儿童村开设的“第二课堂”里,卓姆学会了弹古筝,老师们都说她很有潜力。这个课堂是由社工志愿者和一些专业老师共同开设的。孩子们在那里学会了跆拳道、英语话剧等,今晚都将“一展身手”。
为活跃气氛,张必荣和同事们还特地为中秋联欢会设置了6个游戏环节,增加孩子和“妈妈”间的互动。
“他们都是孤儿,中秋节更让要他们找到家的温暖。”儿童村村长何声说。
“救命’的急诊室:“我们不过节,是为了让更多的家庭能继续团圆”
中秋节当日凌晨1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急诊室里,一派忙碌的景象。
“快!把小孩子推过去,上呼吸机!”值班医生唐时元正抢救一名刚送来的小孩:一边安抚孩子的情绪,一边进行心肺复苏。
一个多小时后,孩子苏醒过来。
“没事了,放心吧。”唐时元转身告诉孩子的父母,脸上紧皱的眉头也随之舒展。
“救命”的急诊室,全年无休,医护人员和死神争夺着患者的生命。
在这家我国西部地区的“知名医院”,急诊室平时每天要收治500多名患者;节假日更多,有时要收治700多人。因此,每逢假日,华西医院急诊科都要加强值班人手,至少增加一组值班医生和护士。
工作8年来,唐时元几乎每个节假日都在值班。他的父母在广安,一年只能回去一次。今年中秋节,他只能抽空给父母打个电话。
“爸妈都理解我们这个工作,我们不过节,是为了让更多的家庭能继续团圆。”唐时元说,“每当成功抢救一名患者,看到他的家人脸上的笑容,那就是急诊科医生最大的幸福。”(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