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到老师的蜕变--记四川灾区教育志愿者李静

15.12.2014  19:27

  新华网四川阿坝11月3日电(记者 白瀛)“Class begins.”(上课。)“Stand up.”(起立。)“Good morning guys.”(同学们早上好。)“Good morning Miss Li.”(李老师早上好。)这似乎是一节最普通英语课的开始,然而3日清晨,在位于岷江西岸的四川省茂县民族中学的七年级(初一)1班,这样的对话委实不容易。

  “我之前在川师附中实习过,这里的学生和城里的学生是没办法比的,他们连26个字母都还认不全。”刚刚在这里当了两个月的英语老师的李静对记者说。从四川师范大学英语系本科毕业后,这位22岁的乐山姑娘9月2日来到地震重灾区茂县,成为团中央第十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之一,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教学生涯。

        第二天,教务处主任王永忠向她介绍情况:学校英语老师本来就稀缺,还有几位在地震中受伤,因此她执教的七年级1班已有近两周没有上英语课,且12月10日就要进行期末考试。“所以我们必须在三个月多一点的时间内,完成原来四个半月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第一节课,李静带着一丝忐忑和激动开始滔滔不绝地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却发现了下面69个孩子疑惑的面孔。此时她突然想起教务主任的话:这里孩子的英语基础几乎为零。于是她马上改用普通话说道:“我是你们的英语老师。”“这时,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孩子们的眼睛突然亮起来了,欢呼声和掌声简直可以掀翻板房的屋顶。”

        七年级1班班长何静对记者说:“那时候我们非常着急,已经有两个星期没有上英语课了。李老师来后经常给我们补课,现在差不多都补上了。”

        但渐渐地,李静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她不明白,孩子们为什么26个字母都学完一星期之后还分不清楚“i”和“l”,为什么一个星期还背不下来英语的数字一到十,为什么照着书抄写单词都全篇是错,为什么就是记不住英文字母手写体和书写体之间的区别。“如此多的疑问,让我实在无法理解。”

        王永忠告诉记者,李静虽然知识功底非常扎实,但由于缺乏经验在教学方法上还有一些不足,于是学校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帮助李静尽快进入角色。

        同时,李静自己也积极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她告诉容易出错的学生,抄写单词时不能看一个字母写一个字母,要把整个单词都记到脑子里后再下笔;由于缺乏多媒体设备,她自己动手绘制了一些简单的图片或编一些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她还会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表演课本上的对话,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她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学习小组,让学生互帮互助,并在每次测试或者听写后进行成绩对比,让学生们在合作竞争的环境下学习英语。

        “她带的班教学进展相当好,教学成果也比较突出,同科目的老师对她的评价也非常好。”王永忠说。

        3日的课中,李静以集体问答、对话表演、图片演示等形式教给孩子们几个常用句型以及苹果、桔子、胡萝卜等单词。李静的学生邱露告诉记者,李老师非常认真负责,对同学们的听写作业批改得非常认真,还经常在课下为没听懂的同学补习。

        在渐渐融入教师这个角色的同时,李静也在学着如何独立生活。以前,她过着“在家靠父母,在校靠食堂”的生活,但是到了茂县之后,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张罗。她开始跟着邻居老师学着做饭,学习书本上没有的生活常识。

        “我努力使自己习惯一个星期只能洗一次澡,习惯去趟厕所都要慢跑半分钟,我学着让自己接受在下雨的时候伴着漏雨的声音入睡。停电的时候,我会抬头静静地欣赏大都市中难得一见的美丽星空。看到学生偷偷放在我办公桌上的苹果时,我会兴奋地拿起来狠狠地咬上一口,让那种酸酸甜甜的滋味浸透心脾。闲下来的时候,我会捧着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书,安安静静地坐一个下午。”

        李静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远离大都市的喧嚣后,在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在这片土地带给我艰苦的时候,我却难得地感受到了最朴实的快乐。到茂县不过短短的两个月,但我却感受到了我之前20多年人生中从未感受过的充实,我完成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