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的老年人还在招手打车,数字鸿沟如何跨越?

08.03.2022  22:33

  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达2.64亿人,占比高达18.7%。与此同时,老年网民规模进一步扩大,“上网”已经成为许多老年人生活中不可绕过的话题。根据CNNIC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1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3.2%。

  然而,在老年人的互联网世界里,不仅有数字化带来的便利,还有较多的数字陷阱和种种不适应。一份调查报告显示,74%的老年人仍旧在路边招手打车;在使用过手机叫车的老年人中,仅有20%的老人能够独立叫车。对于老年人而言,该如何跨越数字鸿沟,通过数字化享受更便捷的服务?

   老年人更爱上网了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从2016年6月到2021年6月,我国60岁以上的网民群体呈扩大趋势,5年间增加了近亿人。

  社科院发布的《后疫情时代的互联网适老化研究》报告提到,对比2017年和2021年的调研数据,感觉生活中离不开互联网的老年人比例从 57.50%提高至93.67%。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刷视频、玩游戏、网购等正成为老年人触网后的生活日常。微信仍是老年人最常用的社交工具,老年人除了在微信中交际之外,也开始大胆使用微信支付,近两年增长近20倍。在上述报告中还提到,老年人上网看视频的比例超过了九成,看小说和文章的超过了八成,还有一部分老年人热爱玩游戏。

  实际上,疫情的到来,倒逼老年人进入网络世界中,令很多老年人不得不“突击”上网。

  今年最新数据显示,在1.19亿老年网民中,能独立完成出示健康码/行程卡、购买生活用品和查找信息等网络活动的老年网民比例已分别达69.7%、52.1%和46.2%。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认为学习网络操作十分有必要。

  适老化研究的调研数据显示,在一些复杂的生活需要面前,老年网民还是不能够自如运用网络资源,比如订外卖、订车票和打车等。

  此外,由于网络操作技术不熟、甄别虚假信息的能力不足等,关于老年人在互联网上被骗的消息层出不穷。上述调研显示,老年人对互联网信息的分辨,还有不足,在调研中,48.58%的被访老年人认为互联网上的信息基本科学且可信,81.48%的被访老年人认为自己能够辨别互联网流传信息的真假。但仅有62.34%的被访老年人会利用网站、手机程序APP等工具核实信息真假。另外被访老年人在网络中被骗过的比例为17.25%,医疗保健和理财金融是重灾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教授魏翔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互联网正在逐渐成为老年人生活的必需品,拥有上网经验的老年人很多,不过老年人在互联网上的应用和介入比较浅,止于碎片化阅读和基础娱乐、支付等方面。老年人在专业化操作方面十分匮乏,同时也有可能遇到风险。

   离互联网还有多“”?

  老龄社会30人论坛发起成员马旗戟指出,此前传统意义上的适老化改造,一般是指家庭、社区以及交通和公共场所设施适老化改造或无障碍服务建设。在这个基础上延伸出来新兴的数字化适老改造即数字养老,其内涵非常广阔:包括医疗健康,护理服务,银发经济,数字科技产品和文娱、理财消费等,这些方方面面的场景有助于构建一个老龄友好型社会。

  眼下,相关部门推出一系列关于互联网适老化改造的标准和方案,2020年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专门针对老年人出行、消费、文娱、医疗等服务场景,解决老年人智能生活服务问题。

  2021 年 2 月起,工信部发布一系列通知和标准,明确开展适老化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工作,在服务原则、技术要求等方面进行具体要求,推动中老年网民更加深入地融入互联网生活。

  事实上,老年人的上网生活一方面应着眼于居家,另一方面也应放眼户外。

  今年,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家用空调创新研究院主任李金波观察到智能产品适老化改造成为热点话题。他提出建议,要制定家庭适老化改造标准,建立智能家居适老化改造示范区。

  他看到智能家居产品使用具有城乡差异,需要因地制宜,因此也要对低收入地区加以补贴。另外,李金波认为,鼓励和支持各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制定智能产品适老化设计标准,这样可以出现容易被老年人接受和应用的产品,比如具备大屏幕、大字体、大音量、大电池容量等适老化特征;优化操作界面,简化操作流程,提升产品人机交互体验。

  马旗戟认为,在数字化养老中,首先应解决的是基本医疗和护理层面的保障。上述智能化产品应优先在医疗和护理方面发展,一方面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需要基本的数据监测,也可以匹配相关的远程医疗资源,另一方面要实现数字化内容和文娱内容的均衡,帮助老年人进行数字化产品的学习。在专业化服务中,他认为要让平台作为主角,围绕平台的运营能力和服务能力,甚至个性化能力,完成相当规模的老年人服务。比如在户外领域,针对老年人的交通出行,可以进行特定服务。

  相关报告显示,全国10个主要城市受访的1000名老人中,有21%的老年人日常出行距离不足1公里,75%的老年人日常出行距离不足5公里。老年人的世界似乎越来越小。“数字鸿沟”尤为突出,74%的老年人仍旧在路边招手打车。在使用过手机叫车的老年人中,仅有20%的老人能够不求助于他人独立叫车。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金台律师事务所皮剑龙今年提出了一份关于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中出行服务供给的提案,建议加快推进老年人常用的出行服务类互联网应用和移动终端、APP应用适老化改造。

  据了解,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街道暖心车站引入了高德打车的适老化出行服务,将手机叫车门槛降到了最低,老年人只需要扫一下、点一下就能将附近的出租车呼叫到暖心车站。

  魏翔表示,中国在进入深度老龄化以后,养老资源紧俏,社会保障仍需提升,所以这一供一需的不平衡之下,更需要通过网络的规模经济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如何变数字鸿沟为数字红利?

  据CRIC预计,2022年养老产业规模将突破9万亿元,2025年实现12万亿元。老年人上网需求增加,孕育出了新兴的商业形态。

  在《“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除了政府兜底,普惠养老之外,还有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动老龄事业与产业、基本公共服务与多样化服务协调发展,努力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规划。具体落实下来,要加大发展壮大老年用品产业、促进老年用品科技化、智能化升级以及有序发展老年人普惠金融服务等。

  公开数据显示,近五年养老产业融资60亿,养老相关企业数量持续增加,共计超过23万家;智慧养老企业数量达5300余家,超7成人愿意在未来生活使用智慧养老设备。李金波表示加强智能家居适老化,既可以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效解决老年人与社会“隔绝”的问题,还可以培育和壮大“适老化”智能家居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马旗戟提到,数字化养老孕育出一种新型市场服务,但这种服务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普及的程度,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数字化、适老化原始技术虽然成熟了,但是在应用上还没有成熟,相关产品和服务呈现出碎片化的情况,未实现打通。

  他认为,市场围绕适老化产品的模式和服务还存在局限性,目前连续性和一致性不强,很多适老化产品出现叫好不叫座、或者好卖无收益的情况。值得关注的一点是适老化和老龄化同时发生,这样一来适老化技术挑战更大,需要不断迭代,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建立一套成熟的模式和服务。

  皮剑龙认为互联网适老化改造,仅仅依靠政府单打独斗,是很难完成的,具备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可以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开发适用于老年人的各类软件。同时政府也应当制定各类清单,他建议将出行服务纳入居家养老服务清单,动员社会力量来参与,企业可以参与研发与生产,政府加大资金来购买。

  在数字化发展中,中国互联网平台的优势毋庸置疑,未来应如何参与仍需探讨。

  魏翔表示,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以社区为主导,通过卫健系统辅助,利用市场主体的有限介入,在养老运营和业务由政府兜底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做社区微养老体系。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要在法律和制度上有依据,市场监管要延伸进公益领域,比如对数据的确权;另一方面要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确保服务的公共性。

责任编辑: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