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大山深处的红烛——记全国师德楷模廖占富

09.09.2015  17:00

四川在线巴中消息 ( 李晓军 唐拓 四川在线记者 朱荣杰) 27年前,他到海拔1000多米、不通公路、不通电的一所乡村小学当一名代课教师,并与同样在此校代课的一名代课女教师走到了一起,夫妻俩在这所学校一干就是21年,让曾经只有妻子一个高中生的小村子,走出了40多名大学生;

6年前,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为公职教师,毅然放弃了到条件优越的学校任教的机会,回到了与火天岗村小隔山相望的石庙子村小学,与妻子各撑起一所学校。

27年来,他以坚守山村的执著、爱岗敬业的态度、爱生如子的情怀、无私奉献的精神,甘当一支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山里孩子求学的道路。

如今,“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四川好人”、“首届感动四川十大年度人物”、“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诸多荣誉是对他崇高师德的最好注脚。

他,就是通江县永安镇石庙子村小学教师廖占富,今年9月7日,他再获嘉奖——全国师德楷模。

把青春的脚步停留在大山深处

1988年秋,通江县碧溪小学开学两周了,火天岗村小学6个年级却只有一名老师。原因是火天岗村小学条件差,公办教师不愿去,代课教师不好请,一拔又一拔的教师来了又走了。每年开学火天岗村小学的教师问题,一直是当地村支两委、中心校碧溪小学领导班子最头疼的事情。

1988年的高考,廖占富考出高出录取线30多分的好成绩,却由于视力原因被拒于大学门外。在揪心的痛苦之后,他找到当时学校的老校长,要求成为一名代课教师,帮助山里孩子圆梦。于是,他站上火天岗村小学的三尺讲台。

“我的大学梦碎了,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的山里孩子拥有更多的知识,人生路上有更多的选择。”廖占富说。

那时,火天岗村小学加幼儿班共有7个年级,100多名学生,他和当时学校的负责老师张兴琼各负责三个年级,轮流照管幼儿班。

“一个教室坐了3个年级的学生,教一年级识字后要他们写字,马上又给二年级讲图画,在他们画画的时候,又给三年级讲数学。课间休息时要给学生蒸饭、烧菜。”廖占富说,一天课上完后,累得连话都不想说。

4年后,廖占富和张兴琼结婚了,两人扎根在这所偏僻落后的乡村小学,一起坚持了21年。

渐渐地,这个曾经连高中生都难找的小村子,陆续有40多人考上了大学,不少学生成了致富能手。现在的火天岗村,公路四通八达,村民一家接一家地富裕了起来。

而作为代课老师,廖占富夫妻俩的工资却极低,从当初的40元、100多元,涨到2009年的500多元。

一位朋友曾训斥他说:“你那个榆木脑袋,就只晓得A、B、C,那点儿工资够哪一头嘛!依你的本事,何必非得吊死在代课这棵树上呢!”

也有人劝他:“那点点工资,连一包化肥都买不到,出去打工,做啥子也比代课强。”

廖占富也考虑过辞职打工,那是在2009年。

那一年,女儿考上大学,儿子在读初中,两人的工资根本付不起学费。张兴琼急得直掉泪:“我教了几十年书,却供不起自己儿女读书。”

村民们知道了消息,都来劝说挽留,他们陷入两难。就在这时,县里组织了公办教师资格考试,廖占富以优异成绩通过,成了公办教师,工资也上调到每月两千多元。

那一年,按照“按成绩高低选校”的规定,廖占富可以优先选择条件好的学校,但他回到了火天岗村小学。2010年,他到与火天岗村小学隔山相望的石庙子村小学任教,与妻子各自撑起一所小学。“那儿唯一的代课老师又走了,10个学生莫人教。”廖占富说。

石庙子村小学位于海拔900米的石庙子村的一处高岗上。2014年以前,校舍是一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的老庙,一到阴天,教室里光线就很昏暗,刮风下雨时对教学影响很大。学生也没有活动场所,课间休息就只能在庙里的正殿玩耍。

2014年,当地政府在距老校舍200米开外,新建了一所新学校,共6间房,有一间标准教室、一间教师宿舍和一间办公室,还有厨房、冲水式厕所。这让廖占富非常高兴:“教学条件好了,学生少遭罪。”

石庙子村离家太远,廖占富每隔几天才回家一次。一到晚上,偌大的学校就只剩他一个人,没有了妻子在身边,很是孤单和寂寞。妻子也很牵挂山那边的丈夫,“他犟得很,感冒了从不吃药,每次都是我给他打针。现在他一个人,要是病了哪个管呢?”

与妻子各自撑起一所学校后,廖占富曾打趣地对妻子说:“我们都是有权力和有身份的人,你看,校长、教务主任、后勤主任、伙食团团长、勤杂工、乡村医生、代理父母……”妻子被逗乐了。而玩笑话的背后,是无法言说的无奈,无休无止的忙碌和沉甸甸的辛酸。

“我要是走了,谁来教这些学生呢?”廖占富说,“每当有人考上大学,家长带着学生给我们放鞭炮,就觉得一切都值了。”

用爱心伴孩子们成长

“上学、放学的路上牵着张老师的手,感觉好温暖,好贴心,就好像牵着妈妈的手;河沟涨水的时候,趴在廖老师的背上,感觉好有力,好坚实,就好像趴在爸爸的背上。”这是一名曾在火天岗村小学读书的学生,读初中时在作文《我最难忘的老师》中写下的一段话。

每逢恶劣天气,河沟涨水的时候,廖占富和妻子便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安置到附近的村民家中,然后把学生一个一个的背过沟送回家。送完孩子已是深夜,夫妻俩才拖着疲惫的身影回家。

有一年冬天,山里突降大雪,廖占富把学生送走,回到家已是晚上11点,但妻子还没回来。他找来火把,又往学校走,走到半路见妻子正坐在雪地里,原来是送学生回家摔伤了脚。

廖占富和妻子还是孩子们的“父母”。每天除了上课还要给孩子们煮午饭,烧开水。没有菜,他把校园附近的荒地开垦出来,种上白菜、葱苗等,孩子们便能不时吃上新鲜的蔬菜。每当吃饭时,20多个孩子拿着饭盒,整齐地排着队进入厨房。夫妻二人操着饭勺逐一为孩子们舀饭,最后才为自己盛上一碗饭。

孩子们都喜欢叫廖占富为“廖爸爸”。他有一个百宝箱。百宝箱里面装有指甲剪、梳子、剃头刀、宝宝霜、常用药……孩子们指甲长了,马上给他们剪剪;头发长了,就给他们理理;脸皲了,就给他们搽上宝宝霜;学生伤风头痛、腹泻、划伤,就给他们治……

有一个孩子, 因腿残疾,8岁了还不能上学。廖占富找到孩子母亲商量:“你总不能让孩子老呆在家里,他将来咋办?总得让他读书识字!”孩子母亲无奈地说:“连路都不会走,你叫他咋办?”廖占富说:“你放心,你送到学校里有我照顾!”

就这样,训练、料理、教育这个孩子的担子,就落在了廖占富的身上。孩子刚来时,左腿拖着,右腿一走一拐,趔趔趄趄,廖占富就像教自己儿子学走路那样扶着他走路;吃饭时,孩子左手端不住碗,常常把饭弄倒,廖占富就把自己的饭给他添上,还教他坐着怎样吃饭;最困难的是上厕所,他的裤子经常被弄脏,廖占富就洗了给他烤干……

“顾得了大家顾不了小家”,廖占富最觉得愧疚的就是自己的两个孩子。每天放学后夫妻俩忙着送其他学生回家,便只好把自己读一、二年级的孩子锁在教室里。当学生送完时,俩孩子经常早已躺在教室里的课桌上睡着了。

“这些工作很琐碎,可话又说回来,他们大都是留守儿童,离家又远,我们不做谁做呢?”廖占富说。

愿化红烛照人寰

无论是在火天岗村小学还是石庙子村小学,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上都有一幅对联:“宁为春蚕吐丝尽,愿化红烛照人寰”。这是廖占富最喜欢的一幅对联。

2013年,廖占富和妻子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并在当年获评全国“最美乡村教师”荣誉称号。多家媒体及企业都邀请他们前去颁奖或录制节目,但他们不愿耽误孩子们的学习,一一婉拒。一时的名利和对学生朴实的爱之间,廖占富选择了后者。

“四川好人”、“首届感动四川十大年度人物”、“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廖占富的荣誉越来越多,可在村民、学生、同事的眼中,廖占富还是那一个朴实、教学认真负责、对学生关爱有加的老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廖占富的一言一行不仅深深地影响着自己的两个孩子,也深深影响了他的学生。

如今在碧溪小学中心校任教的冉明艳,曾是廖占富教过的学生。受到廖占富的影响,2005年,她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乡村小学教师。谈起廖占富,她满是尊敬:“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用来形容廖老师再恰当不过了。”

浙江理工大学学生李燕说,她至今感谢和想念廖占富老师夫妻,他们不仅为她打下了坚实的学业基础,最重要的是教会了她怎样做人。

由于担心影响学生们的学习,到北京参加颁奖大会,廖占富只请了4天假。9月6日到北京,9月7日参加颁奖活动,9月8日清早,他就坐上了北京到达州的火车。“想早点返回学校上课,这次到北京莫空去逛街,也没有给她买礼物。”廖占富说,希望妻子不要怪他。

“对每个学生不嫌弃不抛弃,一视同仁,用阳光的心态教学生读书做人,才是高尚的师德。”“以德立身、以德育人,是我们为人师表永恒的主题。”廖占富说,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师,有幸获得了一些荣誉,他继续扎根大山,为大山里的孩子圆梦,让更多的山里娃飞出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