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大研发制造的第一代警用标准处警/巡逻原型车正式亮相

24.03.2016  11:19

  车顶装备360度摄像头。◆

  第一代警用标准处警/巡逻原型车亮相。

  车后部行李装备舱。

  车内中控台。

  电子科大研发制造的第一代警用标准处警/巡逻原型车正式亮相

  本报讯 (张庭铭 记者 江芸涵文/图)3月23日,电子科大研发制造的第一代警用标准处警/巡逻原型车正式亮相。这是我国目前唯一一款根据公安实际业务需求定制研发的集电气控制、无线通信、智能分析、信息采集等于一体的制式警车。

  2014年8月,电子科技大学警用装备研究联合实验室参与了“公安机关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使用管理研究课题”相关工作。课题研究发现,公安机关执法执勤用车编制、配置标准和更新标准不尽科学合理,车辆技术状况差异较大,影响执法效果和民警的人身安全;警用车辆的研究与开发缺乏完整的标准体系,企业研制和生产缺乏技术依据,110处警等专门用途车辆基本是由使用单位提出车辆改装要求,改装厂临时改装而成,警用装备搭载不规范,车辆安全存在隐患。

  基于课题结论和成果,2015年9月,电子科技大学与吉利集团签署共建“汽车电子研究院”协议,开展我国第一代警用标准处警/巡逻车研发工作。经过7个月努力,成功研制出第一台警用标准处警/巡逻车原型车。

  智能信息化是这辆原型车的最大亮点,其中有全球领先的车载信息捕获系统。“时速120千米以内,半径60米以内,只要能捕获四分之三的人脸,就可以进行身份识别。”电子科大警用先进技术研究所所长殷光强教授介绍说。

  车载信息捕获系统是由车顶的360度全视角摄像头与识别分析后台组成,能自动捕获车辆周围视野内的人脸,对人的性别、年龄、种族进行识别,并可与已有人脸库进行对比分析,或按人员特征对一类人进行筛选识别。同时支持对周围车辆的捕获与识别,得到车辆型号和车牌信息,并支持基于型号和车牌号的信息分析。

  当记者问及是否担心在警车处理警情的时候被嫌疑人发现时,殷光强告诉记者:“这辆原型车可以实现夜间盲驾,通俗地说,就是可以在灯光全部关闭的情况下,运用红外线热成像仪进行驾驶。”

  为提升动力,第一代警用标准处警/巡逻车采用了电子科技大学自主研发的微波点火技术,这也是全国领先技术。这种新技术能让车辆在发动机功率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油耗30%,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30%。

  记者打开后备箱看到,行李装备舱是由大小不同的收纳盒构成,里面放置着39种设备物品。

  据介绍,预计2016年6月,第一批小批量试制车将在浙江省公安机关进行试用,该批车辆拟将运用于今年的G20峰会安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