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若尔盖草原见闻

16.03.2015  11:21

■新华社记者 王迪

  新一年的春耕来临,在若尔盖县然多村,回荡着拖拉机的轰鸣声。在这个高原村落,男女老少们正一起播撒着青稞种子。

  45岁的村民杨列刚撒完了自家的150斤种子,在村里新修的硬化路上和邻居拉起了家常。杨列的两个儿子在外读大学,每年春耕都靠乡亲们帮忙。他说:“除了家里的10多亩地,每年我还要往返兰州和成都,开货车运煤。去年,赚了十三、四万呢!

  杨列的大儿子在乐山读大学,每年学费1.2万元;二儿子在兰州读大学,每年学费1万多元;小儿子读高三,成绩还不错,不久也能考入大学。虽然教育花费高,但杨列觉得“很划算”——“多读书,至少以后发展的机会要多一些嘛!

  若尔盖县以横跨四川、青海、甘肃三省的若尔盖草原而闻名,草场面积逾5万平方公里。前些年,沙漠化威胁着这片富饶而肥沃的草场。这两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等工程,提高相关补助标准,才逐步遏制了沙漠化趋势。

  卓玛当州是若尔盖县红星乡扎窝村人。他告诉记者,他家每年领到的退草还林、退耕还草补贴,从过去的一、两千元涨到了近四千元。

  若尔盖县2014年防治沙化退化草原2.7万亩,投入达7774万元。当地向牧民发放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奖资金4681.4万元,基本实现了草畜动态平衡。

  2009年,四川省启动牧民安居工程,向省内藏区10万牧民无偿提供了10万顶帐篷,并配给了烤炉、桌子等设施设备。

  卓玛当州家也领到了一顶。在温暖的帐篷里,他抱起八弦的“扎木聂”,唱起当地民歌,带着高原特有的颤音。他说,新帐篷比传统的黑色羊毛帐篷耐用。“自从用了新帐篷,以前的就住不惯了。这个要暖和、结实得多。

  每年5月至11月,是若尔盖草原游客最多的季节,也是卓玛当州家最忙的季节。每年4月,他都会把家里的牲畜赶往25公里外的花湖。那里有他家的夏季牧场,还有一个农家乐。去年靠着农家乐,他赚了五、六万元。

  谈到未来,卓玛当州充满信心。“这几年藏区变化很大,道路修好了,读书、看病方便多了,相信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