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生活与教育的有机结合——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圣菲小学“和美教育”小记

20.06.2014  16:37

              编制按 :6月19日,《教育导报》报道了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圣菲小学践行“和美教育”理念的情况,现将全文转发如下:

 

              2012年10月,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圣菲小学应邀参加了由《人民教育》编辑部举办的全国首届“和美教育”论坛。以此为契机,圣菲小学开始了《国际文化融合背景下“和美教育”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并提出了主张和谐发展、美好生活的“和美教育”。

                “生活中处处体现教育的哲学,而教育最终又将回归到生活。将生活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学以致用,使师生拥有更好、更幸福的生活。”圣菲小学校长夏雪燕说。

                教师

              把生活的乐趣带进课堂

              夏雪燕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分数,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要帮助学生提高生活的质量,作为学生的引领者,老师自然要以身垂范,让学生在学习之余也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2012年,教师杜璠刚来圣菲小学工作时,对学校很陌生,和其他老师也少有交流。有一天,杜璠背着一把吉他到学校上班,不料,这把吉他却吸引了随行几位老师的注意。因为有同样的爱好,几人很快便畅谈起来。

                “吉他事件”很快在学校传开了,有音乐爱好的老师和杜璠有了共同语言,一些想学吉他的老师也和杜璠多了一些交流。因此,10多个老师就因为一把吉他汇聚在一起,成为了一个团队,只要大家有时间,都会相约一起交流、练习。

              就这样,圣菲小学的第一个教师社团——吉他社自发成立了。“每次练习之前,我们都会提前选好曲目,然后根据歌曲选择乐器,一般会结合架子鼓、钢琴等乐器。”杜璠说,通过这个活动,他们不仅可以从工作中解脱出来,放松心情,还可以形成凝聚力,找到认同感,“这样的交流方式,既闲适,又自在。”

              据了解,在圣菲小学,只要老师们有共同的爱好,在不影响教学计划的前提下,都可以向学校申报组成社团。目前,该校共有光影社、羽毛球社、青年教师共同体等10多个教师社团。

              夏雪燕也加入了其中一个体育社团,每次比赛都能见到她的身影。她认为,这些平台的建立,在帮助老师缓解压力的同时,还可以提升他们的气质、情趣以及精神境界,让老师们能够更有激情,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学当中。

              “以前,偶尔会看到一些老师拖着疲惫的身影上课,学生对课堂也没有兴趣。现如今,老师们个个精神抖擞,学生也被带动起来,课堂一下被激活了。”夏雪燕说道。

              学生

              个性得到自由地生长

              一群“小厨师”,头戴厨师帽,身着围裙,有的在切番茄,有的在舀饭,有的在品尝自己亲手做的海南鸡饭,有的在互相切磋厨艺……这是圣菲小学拓展课——美食DIY上的一幕。

              带着吃美食的目的,二年级(3)班的学生王蓉选择了这门课程,每周三下午她都会准时到学生食堂上美食DIY课。令王蓉最为兴奋的是,她在这学期先后学会了做春卷、日本寿司、牛肉锅盔等自己喜爱的菜肴。回到家后,她还时常会向父母展示厨艺。

              为帮助学生找到兴趣,满足他们的个性需求,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圣菲小学近年来先后开设了包括皮影、茶艺、陶艺、国画等在内的20多门拓展课程,目前正在筹划开设具有四川特色的变脸和川戏。学生每一学年可以选一门拓展课程。每周三下午,全校学生在固定的一个小时上这门课。

              每一门拓展课程的老师会提前制定好一年的教学规划。以跆拳道为例,朱太杰老师会在一学年的教学中讲授体育健康的相关知识,然后再指导学生规范完成每一个动作要领。据朱太杰介绍,一学年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学校会给通过考查的学生颁发腰带。今年,全校共有30名学生获得级位晋升,其中15名学生晋升为黄带,10名学生晋升为黄绿带,4名学生晋升为绿带,1名学生晋升为蓝绿带。

                “我们学校的拓展课都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并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在帮助他们找到兴趣的同时,提高动手能力和想象力,从而更自信、更快乐地学习和生活。”夏雪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