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奖学金获得者背后的故事”系列报道:学术之星张溪超

21.03.2014  18:33

   编者按: 值新一轮奖学金评定之际,为让广大川师学子了解奖学金获得者光环背后的故事,分享他们的成就与喜悦,走进他们的心路历程,学习他们的经验与方法。学生工作部(武装部)特别推出“单项奖学金获得者背后的故事”系列报道,希望更多的同学从他们身上汲取优秀品质,成就自己更精彩的人生。


张溪超同学近照

  张溪超,来自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2010级1班,本科学生。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学术科研成果奖学金获得者。主要成绩:在国内著名权威物理学SCI期刊《物理学报》连续发表论文2篇,在国际知名磁学与磁性材料SCI期刊《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合作发表论文1篇。

  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星。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伟大的壮举。有的只是一颗醉心学习,专注科研的心。他就是张溪超。

  大一上期进入固体物理研究所磁性材料实验室,学习微磁学与磁性材料科学。2010年至今,已参与数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科研工作。学校第九批科研创新“A”,保送研究生。目前正与英国科学家合作研究一种次世代数据磁存储技术。

  在大学期间,张溪超的科研潜质逐渐显露,研究能力与外语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他获得了宝贵机会参与有关磁约束聚变的科研项目的工作,之后连续参与了多项磁性材料方面的科研项目。平常,除了与课题组成员探讨问题,他还常与英,美,法,日,印等国科学家讨论科学问题。如今,他已成长为赵教授课题组骨干成员,发表数篇论文。2013年,他连续在国内著名权威物理学SCI期刊《物理学报》发表了两篇论文,《易轴取向对Nd2Fe14B/α-Fe双层膜退磁过程影响的微磁学分析》和《鸟类铁矿物磁受体中磁赤铁矿片晶链的微磁学分析》。目前他从事的研究工作有:基于斯格明子的磁性储存器件的研发,纳米交换耦合磁性薄膜的微磁学分析,隧穿磁阻自旋阀的研究,生物磁感受机制的研究等。近期,他正研发一种次世代磁存储技术,并和赵教授与英国科学家合作撰写一篇有关一项重要发现的论文。

  他的成就得益于自身的努力和对科学的热爱。张溪超提到,几年的科研经历,自己总结出了一套科研套路。首先是关注领域内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动态,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追根求源,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发现问题,然后与导师交流探讨研究价值,针对问题建立模型并实施计算分析得出结果,向导师和同行征求意见,最终整理结果发表论文。《鸟类铁矿物磁受体中磁赤铁矿片晶链的微磁学分析》的发表便是如此,在他浏览新闻时,一则关于鸟类感受磁场的报道引起了他的注意。随后他便按照自己的科研套路,研究了该领域中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并发表了论文。

  张溪超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在科研路上的成长进步和收获离不开赵教授的精心培养和信任。学院领导,老师,辅导员和一些师兄师姐也给了他很多支持和帮助。赵教授认为,科研应当从本科生抓起,正如“足球应当从娃娃抓起”一样。所以他非常欢迎对科研有兴趣的本科生进入自己的课题组,并尽力为本科生提供优良的科研平台和宝贵的科研实践机会。赵教授曾告诉他,做科研就像打井一样,有时候打了999米都没有井水,很多人就放弃了,但其实再多打1米就会有水了。张溪超从大一到现在一直坚持在做科研,遇到困难瓶颈绝不放弃,现在乐趣就像井水一样不断涌出,根本停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