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乡土中国的开放与封闭:在外乡择偶 人情大于法理

08.02.2014  20:05

每次回乡过春节,就好像参加一个人气爆棚、川流不息的论坛。外出打工、创业、工作的人,此时像候鸟归巢,纷纷回乡,交换传递着在外闯荡的各种见闻、观点。今年春节“论坛”的主题是什么?脑海中冒出的关键词是:开放与封闭。

记者生长的地方在湖南东部罗霄山脉中的一个村庄。春节期间,碰到回乡的“80后”年轻人,娶的媳妇很多来自全国各地,安徽、四川、湖北、江西……夫妻双方绝大部分是在打工、创业过程当中认识的。

这种跳出一村一乡的传统在全国范围内择偶的趋势,早就出现,如今则越来越普遍。人口大流动所伴随的,则是就业的自由选择,比如浙江的温州、台州,广东的东莞、深圳,湖南省的长沙、株洲等都是村里人外出打拼的发展模式。

在乡村本土,交通、信息、物流等也是越来越快地同步对接外面的世界。继铁路通村之后,连接福建泉州、广西南宁的高速公路一段,春节前不但通车还在小镇上开通了出口,大大节省了回乡的车程。尽管打打牌、小赌博的风气仍然比较重,但已有不少妇女离开牌桌,像城里人一样跳起了广场舞。

邻居老人平常从不出门,文化水平也不高,见面就跟记者探讨“城镇化”到底怎么弄。“我们这里跟城里比,不足是污水没有处理。”他告诉记者,镇上的干部来村里测量很多次,说是为城镇化作准备。

繁荣的大城市对乡村青年有强烈吸引力。记者邻居家的“80后”孩子,勤奋好学,考上了上海的一所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又留在上海的外企工作,在上海结了婚。他的户口已从乡下迁出来,可是如果要得到上海的居住证,则需要积累上海相关部门的评分,排队等候。

比他幸运多的是另一位同在上海、回乡过年的“70后”朋友。十年前研究生毕业分到上海,当时就落了户,用每平方米5000元左右的价格在城区买了房子。

回乡过春节,记者的行李还没放下,就接待了一位前来求助的近八旬老农。一家养猪场污染了河水,逼得村民不得不上山寻找山泉,已有数年时间。包括他在内的3位村民上山寻找水源,不小心失火烧了一片承包户的山林。这次火灾,让他们面临要么赔钱要么法律追责的局面。老农说,3人有直接责任,赔钱可以,但毕竟事出有因,村民也是养殖场污染的受害者,况且3位村民家里并不宽裕,如果全部由3人承担,很冤很委屈。

记者反映之后,当地基层政府协调处理了这个难题,让这3家村民松了口气,安心过上了春节。

在乡土本身,类似的纠纷往往折射着人情往往大于法理的现实。记者问老人:“养殖场污染,你们为什么不到法院起诉,不到媒体寻求曝光呢?”老农答:“都是熟人,也还要顾及别人的面子,顾及自己邻里的关系。”(记者段羡菊)